【荒野中的救贖08】
講題:原住民族傳統文化尊重與野生動物保育交錯下之正念場
...
講題:2015年新動保法虐待動物條款之困境
講師:林明鏘 (台灣大學法律學系 教授)
...
講題:動物收容所之法律規制與動物福利
講者:吳光平 (開南大學法律學系 ...
展開更多文章
歷年活動
更多文章
錢永祥聯訪:痛你所痛--同理動物是關懷起點文/何郁庭
「看到流浪狗在道路中間,因為來往的車輛而無法到路邊,只能看牠口渴捱餓。」錢教授如是說。相較於傳統印象中全然理性的研究者,這一字一句反而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溫度與厚度。...
閱讀全文: [寫手營]...
《探索動物園的可能想像》活動說明:吳宗憲教授
揆諸過往的動物園歷史,並不難發現,人類最初之所以設立動物園,有時是為了顯示個人財富,向外宣稱自己能夠蒐集世界上的奇珍異獸,有時是為了展現國家權力,表示統領國界內權威的絕對性,因此越難以馴養的動物,越是動物園的最愛,也常用來作為國家之間餽贈的標的。
因此,儘管當代許多人們在不經思索之下,會直覺地宣稱動物園的存在,是為了大眾教育、科學研究而存在,但如果從歷史發展的脈絡來說,當初圈養動物以炫耀財富,及彰顯國力的目的,才是動物園所以創立的原因。
雖然現代社會中,前述那種炫耀性的目的已經消逝,但似乎逐漸被娛樂化與商業化目的所取代,我們不難發現,當代「為教育」、「為科學」的正向宣稱,還是一種為了使「存在即合理」所做的事後修飾,因為,這些之所以讓「動物園」存在的正向理由,實際上都禁不起嚴格的檢驗,因為,許多動物園中的動物,因圈養而影響了其動物行為,已部分失去了科學研究的功能,而實證調查也顯示,民眾赴動物園,多半是為了娛樂及家庭聚會,這點加上逐漸賦予動物園自負盈虧的任務,也產生將動物園向商業利益靠攏的結果。...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