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國內外同情疲勞文獻之檢閱分析

講者:吳宗憲(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逐字稿:

動保圈有個問題很嚴重,叫做同情疲勞,之前我也一直沒有深究它,一直到簡醫師的事件,我才意識到這件事。我向科技部申請計畫,希望可以做全台灣動保相關人員同情疲勞的調查。今天我就來介紹國內外同情疲勞的相關文獻。

同情疲勞是什麼?同情疲勞是長期跟病人(動物)有強烈連結,讓自己暴露在壓力之下並且逐漸累積的過程,隨著壓力不同產生明顯的身體、社交、情緒、精神以及智力的變化。那為什麼我們的動保員會面臨同情疲勞的困境?其實是有幾個問題。第一個,動保人員通常是第一線接觸到動物的苦難,過去可能是安樂死,現在可能是碰到受傷的動物,車禍後送到收容所來,其實這些第一線的動保員都會十分難過。第二點,第一線動保員的工作複雜,且人力不足,這也是我們一直想要解決的問題,但是不太容易。第三點,動檢員工作意義感與滿意度相違背,動檢員都覺得自己的工作做的非常有意義,但是你問他對工作的滿意度,他們都是非常不滿意,這是一個非常有差異,而且需要注意的點。第四個,任務完整性及自主性低。因為動檢員做一件事情,常常會被別的事情插進去,可能是議員打來關說,或是長官打來交代什麼事情等等,自主性比較低。那最麻煩的事情是,這些事很難做,所以只要找到(別的)缺,就走人,所以動檢員總是在訓練不足的狀況下,因為這樣的原因,動檢員在面臨問題時,很容易產生同情疲勞。

同情疲勞的相關研究,最早是起源於醫療界,像是護理人員和急救人員,後來逐漸擴展到「照護者、助人者」,各位可以想像類似社工、神職人員也都有可能有類似的狀況。那我在這裡最想要提的是動檢員,除了「照護者、醫療者」的身分以外,他還會體驗到對方的痛苦,其實更會碰到一個更嚴厲的問題是,他必須擔任邊界防禦代理人。什麼是邊界防禦代理人?有點像是,今天我可能很同情對方,可是我卻沒有辦法給你提供好的服務。舉個例來說,現在漂流在海上的移民,他在進入到國界的時候,我們大家都覺得移民很可憐,可是當這些人到了國界之後,我反而是不能讓他上岸的,我反而是讓他,某種程度上,因為國家資源不夠,他就在那裡等死,對不對?那其實動檢員也是這樣,他可能受到法律的限制,未必能去幫助這些動物,或是在過去的話,甚至安樂死動物的。那這樣會讓動檢員處於「價值」的爭議跟內心的痛苦當中。我個人也是這麼認為的,同情疲勞在動檢員、動保員身上更容易發生。

同情疲勞會有哪些症狀?請大家注意的是,同情疲勞不只是有身體上的問題,同情疲勞也有情感上的,值得注意的是,悲傷,憂鬱,麻木,漠不關心。所以我一直講的一件事是,動檢員中的公務員麻木、漠不關心,他未必是公務員偷懶的現象,他很有可能是過度的心理疲勞狀況下,呈現出來的漠不關心和麻木。有兩種可能性會讓你覺得,怎麼公務員這麼冷淡,就會認為動保員也是這樣一般的死公務員,可是不是,可能是他的心理遭遇到這麼大的衝擊,以至於他不麻木不行。如果不麻木,就要付出很多真的感情,當付出很多感情的時候,他的同情疲勞會愈加地嚴重,這是我們要注意的,這點在國外的研究有提到。在社會上,同情疲勞越嚴重,反而會缺乏同情心,與人的互動會變少,跟人也會變得疏遠、退縮等等。也就是說,同情疲勞不只是顯現在身體上,其實心理上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同情疲勞其實不是一下子就生成的,會有幾個形成的過程。第一個,一定要有同情疲勞的風險因子,什麼叫風險因子?就是一定要接觸苦難,如果不會碰到動物苦難的狀況,其實不會引起感觸。第二個是有自我耗損,就是我真的有同情,如果我沒有同情,其實也不會自我耗損。再來因為這樣產生的壓力經過長期、持續、密集地跟不斷地要在工作上接觸,最後產生了同情疲勞,可是在同情疲勞產生之前要先(有)不適、壓力,最後是同情疲勞。

另外一個也是更細緻地在講同情疲勞。先要有同情能力,(但)光有同情能力不會造成同情疲勞,有同情能力還要加上暴露在其他動物的苦難當中,他是真的關心動物,之後產生同理的反應。同理的反應也不會到同情疲勞,同理的反應是他不懂得去跟他服務的對象,(也就是)動物做分離。如果他跟服務的動物分開,保持距離的話,其實還OK,(但)他不知道要分開,然後又在這裡得到的滿足感可能沒那麼大,又不懂得分開,這同理的反應可能就變成殘留的同情壓力,如果長時間暴露在這個狀況下,且產生了某種創傷的記憶,最後就會產生同情疲勞。這也是我們在同情疲勞中,一個需要特別描述的。

我記得我很多年前在現場目睹過一場車禍,一輛大卡車把一位老婦人從腰部輾過去,所以整個人是分成兩半,我為什麼可以講的這麼清楚是因為,那個畫面到目前為止,還是會常常出現在我的腦海當中,這個就叫做創傷記憶。過去,動檢員他們要負責好多安樂死的工作,那現在是很常碰到車禍之類的,你覺得他們碰到這種場面會少嗎?更多。這些東西加在一起就很容易形成同情疲勞,如果他的生活上又有不如意,家裡對他不支持,同事相處不好,最後就會形成這樣的一個壓力。

那藉由剛剛的形成過程,我們來看造成同情疲勞的因素包含哪些。同理能力、關懷、暴露於苦難中、同理反應,這些都是。再來就是我們不懂得分離,這個分離包含情感的分離和行為的分離,這個人的韌性,他的年資,技能又不能夠讓他處理這樣的事情,自我察覺也不夠,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經陷在同情疲勞的困境中,他就越來越嚴重。還有就是如果他的滿足感又不夠高,只要有同情就會產生同情滿足感,如果同情滿足感不夠高,又不懂得分離,同情壓力又非常高,就有可能再往下走,長期暴露於苦難之中,有創傷記憶,其他的生活事件,包括沒有好的工作環境,同僚家人不支持,都有可能產生同情疲勞。

那過去的文獻怎麼談同情疲勞的解決呢?在眾多解決方法中,我們把這些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個人的層次,是自己有沒有辦法意識到自己陷在同情疲勞當中,他必須保持察覺的能力,必須保持適當的距離,有正向的心理。有些人會通過宗教藝術去做一些生活上的平衡,有的人會懂得透過一些呼吸、正念療法。正念療法簡單來說就是禪修。這些方法,都可以從個人層次去解決同情疲勞。系統層次就是組織能夠做什麼,組織在甄拔成員的時候,必須甄拔可能不會有同情疲勞的人,待會我們會提什麼樣的人可能比較適當,比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第二個就是提供足夠的組織支持。剛剛我們也說了,組織的壓力可能也是同情疲勞的來源之一。最後一個是,這個人的背後,他的家庭社會是不是支持他做這樣的事情,像動檢員在外面常常被問,貓貓狗狗有什麼了不起的。這種社會壓力其實還是會讓動檢員的壓力增加。中間這個方法層次是諮詢的工作坊或訓練,我們是這麼認為,透過工作坊和訓練可以來教個人做到這些事,或替組織某種程度找到適當的人,透過介入的方法,諮商工作坊或訓練,也是一個還不錯的方法。

最後這張表示,團體諮商到底影響什麼?團體諮商會影響同情疲勞,會透過中間這些因素,透過正念,組織支持,心理健康等會影響同情疲勞,這是過去的文獻中也有談到的。我的文獻說明的部份就到這裡。

 

熱門閱讀

歷年活動

更多文章

本次研習課程搭配語文領域,邀請到戮力於動物保護志業多年的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黃宗慧老師,以及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黃宗潔老師。兩位老師充分運用自身語文專業在諸多研究及教學中帶入動物主題,並共同撰寫《就算牠沒有臉——在人類世思考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的十二道難題》一書於去年出版。...

閱讀全文: 黃宗慧、黃宗潔 -...

《探索動物園的可能想像》活動說明:吳宗憲教授 揆諸過往的動物園歷史,並不難發現,人類最初之所以設立動物園,有時是為了顯示個人財富,向外宣稱自己能夠蒐集世界上的奇珍異獸,有時是為了展現國家權力,表示統領國界內權威的絕對性,因此越難以馴養的動物,越是動物園的最愛,也常用來作為國家之間餽贈的標的。 因此,儘管當代許多人們在不經思索之下,會直覺地宣稱動物園的存在,是為了大眾教育、科學研究而存在,但如果從歷史發展的脈絡來說,當初圈養動物以炫耀財富,及彰顯國力的目的,才是動物園所以創立的原因。 雖然現代社會中,前述那種炫耀性的目的已經消逝,但似乎逐漸被娛樂化與商業化目的所取代,我們不難發現,當代「為教育」、「為科學」的正向宣稱,還是一種為了使「存在即合理」所做的事後修飾,因為,這些之所以讓「動物園」存在的正向理由,實際上都禁不起嚴格的檢驗,因為,許多動物園中的動物,因圈養而影響了其動物行為,已部分失去了科學研究的功能,而實證調查也顯示,民眾赴動物園,多半是為了娛樂及家庭聚會,這點加上逐漸賦予動物園自負盈虧的任務,也產生將動物園向商業利益靠攏的結果。...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