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文章:龍緣之:大貓熊可愛外衣下的文化、政治與經濟符號
延伸閱讀:https://thought-of-animal.com/index.php/database/61-2016-04-05-09-13-23/634-2020-01-08-07-37-11.html


這也是我第一次到臺南大學來,很高興這一次有機會跟大家分享我的研究主題。像吳老師剛才說的,我過去其實是學電影的。當時研究的是電影中的動物形象,怎麼樣會帶來我們對動物認識的變化。那後來我就注意到大貓熊,在中國大陸叫做大熊貓。這樣的一個物種,其實人們對牠的態度還有觀念,願意付出這麼多的時間精力、人力成本,跟牠的形象是有很深刻的關係的。我想在場的朋友們都對貓熊有一些基本的認識。但是我可能還是要先問大家一些問題。你們喜歡熊貓嗎?喜歡。大家都很喜歡嗎?對啊。

為什麼熊貓會這麼受到歡迎?全世界各地有這麼多的科學家、政府、NGO都在投入對牠的保護。其實背後是有一些故事的,我今天就是來跟各位分享這些故事。首先,我的一個偶像-動物行為學之父Konrad Zacharias Lorenz。他有一個生物的自我保存的一個本能、或者說天性。大家可以看右邊這兩組圖片,大家有沒有覺得這兩組圖片有一些什麼樣的差異?是不是左邊的這組比較討喜,萌萌的?那其實他發現如果一些動物,牠的眼睛在頭部的正中間,眼睛大大的、頭圓圓的,最好是顴骨不要太高。這樣子的特徵會讓人們有一個天性想要去保護牠,就像是保護人類的小孩一樣。而熊貓這是符合了這樣的特質。但是其實也有一個觀點,大家看熊貓,熊貓最知名的就是他有一個黑眼圈。這會不會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呢?其實也有一些生物學家認為在這些蛾或者是一些昆蟲,大眼睛或者是假的眼睛,其實是用來威嚇牠的捕食者,所以我們對熊貓黑眼圈的認識是完全錯誤的。

也有人做出這樣子的圖片。如果我們說,愛熊貓其實愛的是牠的黑眼圈,那是不是也很有說服力呢。那其實對這樣的物種,我們有許多文化的詮釋。比方說熊貓是黑白鑲嵌,好像是中國的太極圖片。當我去保護區訪問的時候,當地的工作人員也說,據說過去有很多獵人在獵殺熊貓。用一種特殊的剪裁方式可以把熊貓的皮剪成一個太極圖。

大家可能知道,貓熊其實是熊科,是食肉目的動物喔。但是牠卻改吃了竹子,所以有一些大陸的學者認為:牠表現了中國人愛好和平的天性。本來是食肉目的,卻改吃素了。這是我在網路上看到的一些圖片,但是這樣的圖片傳達出什麼樣的一些信息呢?卻是很受人詬病的。首先呢,貓熊牠其實是一種獨居的動物,在野外你是不可能看到這樣子的景象的。你若在野外看到大貓熊,平常都是一隻隻,只有極少數你可以看到母親帶著孩子。那再來就是貓熊活動的地方,海拔是非常高的。大概要1700-3000米這樣的高度。跟我們在動物園看到的平地跟草地是完全不同的。等一下可以給大家展示一些我們去考察的圖片。

那因為今天是政治經濟學的課,保護的問題我就不多談了。但是我還是想給大家一些觀念,就是所謂的保護指的是什麼呢?比方說我們把狗放在籠子裡就是一種保護嗎?那其實保護這個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下,不同的學科中有不同的所旨。一般意義下我們所謂的保護,就是所謂的protection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但是在哲學的動物倫理學裡面,我們可能談的是動物擁有權利-這是一個動物權利論的觀點。而現在在台灣很多人會討論動物福利的問題,所以更多的是屬於一個科學的範疇,是動物福利科學。

那在貓熊這個議題上,其實都有所涉及。但是我們現在所謂的貓熊保護,更多的是放在保育生育學,大陸叫保護生物學,在這樣的視野下面看。剛剛說到狗狗,狗狗放在籠子裡到底是對牠的虐待還是對牠的保護呢?那如果是貓熊呢?貓熊被圈養在動物園裡是對牠的保護嗎?這都是一些有爭議的問題。
那我今天的內容主要會介紹四個部分。會圍繞著政治、經濟、貓熊保護的一個歷史背景、一直到這樣的一個保護觀念被大家所接受,甚至遍及全球,民眾的認知度都很高。以及就科學來說,大貓熊的全國性調查一直是中國大陸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物種研究。牠的一個現況跟保育知識,跟政治經濟學有什麼關係。最後我會講到台灣的大貓熊。

大家知道左邊這個是什麼嗎?左邊這個是貔貅。右邊這個是什麼呢?好像是老虎對不對,這叫做騶虞。其實中國大陸的學者現在正嘗試用各種方式,試圖在中國古代的典籍裡找到大貓熊的身影。所以有很多學者試圖認證貔貅、騶虞還有貘全部都是大貓熊的誤稱。只是我怎麼看都覺得不是很像,所以大部分的民眾其實是沒有這樣子的認識的。為什麼大貓熊後來會成為現代中國的一個象徵,其實是很有故事的。

大貓熊的發現是來自於一個法國的神父,叫做大衛神父,中文名字是譚衛道。在1896年在四川省的寶興,從獵人那邊看到一個大貓熊的皮章。之後牠為這樣子的物種感到非常驚豔。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博物學家,他就試圖向獵戶蒐集更多大貓熊的標本寄到法國。後來就在整個西方世界引起了第一波的大貓熊熱。其中就有最知名的一府獵人,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兒子-小羅斯福兄弟,他們兩個就約定好要來中國同時獵殺一隻大貓熊。這是當時貴族們非常喜歡做的活動,兩個人要同時開槍,就能夠列入史冊。不但如此,牠還寫了一本書,就是這本追蹤大貓熊。而羅斯福兄弟其實只是當時來華的200多個獵人,或者是動物蒐集者中的其中兩個人而已。不但如此,還有一些西方人士他們想要得到活的大貓熊,帶回去他們的國家。比如說左邊這個,哈克尼斯夫人是一個服裝設計師。但是她的先生是一個物種蒐集家,所以她先生的志願就是到中國活捉大熊貓。結果才剛到中國沒多久就死了。哈克尼斯夫人就非常快的整理行李並出發到中國。在當地獵戶的協助下,捕捉到一隻幼年的大貓熊。剛剛差點說成小貓熊,小貓熊是另外一種動物,有時候會有一些口誤。她就把這一隻帶到了美國,又陷起了一波貓熊的狂熱。當時中華民國政府,以宋美齡為代表的,當時也去野外出發捕捉大貓熊。當時也是做為一個外交上的禮物。做為對美國援華聯合會的一個回禮。探究大貓熊在海外所掀起的熱潮,這不光只是西方人士到中國來捕捉這樣子的一個動物。其實不管是中華民國政府還是現在的中國政府,一直都是在協助,甚至在鼓勵這樣子的一種野生動物的捕捉活動。

在中國政府最知名的一個熊貓外交起點,當然就是1972年的尼克森總統,美國前總統到中國訪問時,他們在餐桌上,據說是因為在抽熊貓牌香菸。周恩來總理就問他說,你想不想要一對真的大貓熊?結果就送給美國兩隻大貓熊,叫玲玲跟興興,距離上一次宋美齡的貓熊外交已經過了30多年了。但是中國的熊貓外交從此開始,於是貓熊慢慢的就成為當代中國的象徵。甚至有一個歷史學者是一個外國人,叫夏皮洛。夏皮洛就說,為什麼當代的中國會選擇將貓熊做為一個國家符號。這是因為在中國的歷史上,貓熊從來就不是一個重要的象徵。

那在保護活動的初期,就有科學家、政府意識到說,我們要將這中國特有的物種視為國家的資源,要予以一定程度的保護。那這個保護意旨、保護實踐又是什麼呢?這個起始點就是竹子開花引起的一個自然現象。大家不曉得有沒有聽過竹子開花?都沒有聽過啊。但是大家應該都見過竹子對不對?是的。竹子開花你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一些照片,不同竹種的花又有一些差異。這個是竹子開花時的照片。因為人們都知道,竹子是大貓熊的主食。而竹子開花後會有一個現象,就是它會自然的枯死。它枯死之後大貓熊不就不能吃了嗎?所以在1970跟1980年代的時候,在大貓熊的自然棲息地曾經出現兩次大規模的竹子開花現象,就引起了人們的恐慌。很擔心大貓熊就會從此餓死,因此亟需人類的救援。

那我們先介紹大貓熊的棲息地好了。這個圖好像有一點不清楚,大家可以看到就是中國的地圖,四川省是絕大多數大貓熊的棲息地方。除此之外還有甘肅跟陝西兩個省,所以野生的大貓熊都是在這三個省份。大的這張地圖就是放大版的四川省地圖,還有陝西、一點點的甘肅。大家可以發現大貓熊的棲息地主要是在六大山系。那1976年的時候,在岷山地區,就是四川的上部,在這裡就發生了竹子開花的現象。人們一共蒐集到138具大貓熊的骨骼。所以當時的科學家就很輕易的把這樣的兩個觀察到的現象給結合在一起。那其實當時對於竹子開花有各種各樣的揣測。有人說是因為地震,因為那一年發生了地震。然後也有人說是吉兆,有什麼好事會發生。也有人說是凶兆,特別是1976年是毛澤東死亡的那一年。

當時的這種現象,就引起了社會的一些關注。政府也組織了科學考察隊去進行熊貓骨骸的收集。然後就得出了一個結論,竹子開花會造成大貓熊的死亡。結果在1983的時候,在邛崍山這一塊地區,也發現竹子大規模開花的現象。政府就很快組織了巡護隊與救濟營,然後開始在野外投放食物。他們的目的是希望吸引大貓熊到海拔比較低的地區。那當時投放包含羊肉還有玉米饃、烤羊排、豬排等食物。在山上到處丟,希望能夠讓貓熊下來。還組織了52隻的巡邏隊,出動600人次以上的科技人員上山去對大貓熊進行搶救。在隔年1984年的人民日報出現了這樣的一些照片,孩子紛紛拿出口袋裡的零用錢,要來幫助政府救救大貓熊。5月的時候也有類似的一些照片。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知名的歌曲,我在這邊放一小段給大家聽。

這個演唱者叫做程琳,是當時的玉女歌手。這是CCTV,中國中央電視台的畫面。你會看到除了一些中國人的面孔外,還有一些外國人出現在鏡頭上。我每次在中國大陸放這個影片的時候,都會有人跟著唱。因為這首歌曲實在是太知名了。這一位歌星叫程琳,她到現在還在唱這一首歌曲。當時中國政府將大貓熊視作是一個這麼重要的國家資源,是一個非常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個事情。至今都還是有非常重要的政治示範意義。你會看到在這個會場還有很多西方臉孔,除此之外,關於這段影片還有一個羅曼蒂克的故事。當時這個歌曲的作詞作曲者叫侯德健。大家可能知道,侯德健是來自台灣的,而程琳是一個大陸歌星,當時兩人間的曖昧浪漫故事就流傳一時。其實在竹子開花導致的搶救大貓熊的運動之中,熊貓咪咪這樣的歌曲出現,不單是串聯兩岸情誼,透過這樣的做詞曲家跟歌手間的兩岸情誼,它也結合了中國跟外國民眾的關注跟政府的行動。

中國的NGO非政府組織「中國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在1983年底的時候就應運而生。他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在國內、外發起募款活動。美國前總統雷根的夫人-楠西,在到訪中國前就在美國的華盛頓動物園發起了一個號召全美國的小朋友,掏出你們口袋的零用錢救救中國的大貓熊吧。在隔年訪問中國的時候,她就將13000的美金交給中國政府。這就是當時搶救大貓熊的實際畫面,很有意思的問題就是,當時的搶救活動與捕捉活動已經沒辦法被區別開來。由於一系列的政府宣傳口號,比如愛祖國、愛國寶、捐款搶救大熊貓。中國大陸從小學一直到監獄,所有各式各樣的組織,大家都在進行捐款活動。

透過這個流程圖,我們會看到事情是怎麼樣發生的過程。首先,這就是70年代的兩個現象-竹子開花跟大貓熊死亡,被認為這之間有一個因果的關係。使得在1980年代竹子再次開花的時候,人們會擔憂是不是大貓熊要開始大規模的死亡了呢?於是就很快組織起各種搶救活動。那真正導致的結果是分成兩方面,一個就是圈養大貓熊的數量增加了,而自然而然野外的大貓熊數量就下降了。這背後其實還有許多的故事,就是實際上沒有發現任何一隻挨餓的大貓熊耶。

其實後來的科學家發現,在大貓熊的自然棲息地,大多數都有2種以上的竹種。而不同的竹子他們開花的週期是不一樣的。那為什麼這個事實這麼困難被發現呢?是因為我們對竹子的認識不夠。首先呢,當竹子開花之後,它其實還要過一段時間才會枯死。一直到第二年的10月、11月大貓熊都可以吃,不用擔心沒有東西可以吃。其次,大貓熊可以吃那些沒有開花的竹子啊。因為不同的竹種,開花的週期是不一樣的。那為什麼竹子開花的週期這麼難被大家認識呢?其實有一個原因,就是竹子一般要60年才會開花一次。但是大家可以試想一下,現在學者是不是每年都要出paper?每年你都要出一些paper的話,你要怎樣去研究一個60年才開花一次的植物呢?當時其實對竹子為何開花這個自然機制,大家其實不是非常清楚的。再加上媒體大量去渲染,大貓熊這樣的國寶可能會死亡,而造成政府被夾在其中,於是才造成去搶救自然界不曾存在的危機和社會事件發生。

在1990年代的亞運會是在北京舉行的,當時大貓熊就被選為運動會的形象。逐漸的大貓熊就在世界範圍內火了,而且成為中國非常重要的國家象徵。那下面這一部份我們來看一下,在中國大陸他們叫做貓調,它指的就是全國性的大貓熊調查的研究。全國性的大規模維持幾年的一個研究。那因為貓調是每10年進行一次,所以我們來看一看大貓熊是不是真正面臨危機,以及他們現在生存的處境大概是什麼樣子。從70年代開始呢,大貓熊被認為大概2500-3000隻。那到80年代呢,數量已經在往下掉,之後每一次調查大概會以增加15%的趨勢。但這樣的一個表格,它反映出了許多問題。

首先呢,先說1970年代大貓熊的一個數字,當時其實大家去查網路上的資料,會發現有兩套數據。除了其中一套數據是2500隻,還有一套數據是大概只有1000多隻。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實是因為大貓熊的數量一直是政治上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因為可以想見在中國大陸四川、陝西、甘肅這些地方的民眾,他們一旦說我們這個地方有了貓熊之後,我們這個地方就擁有國寶了,就可以得到政府更多的撥款事實。而每個地方都想把自己的貓熊數量往上報,反正我報了政府也不知道我這裡有沒有。但是另一方面呢,整個國家是想把這個數量往下壓的。那為什麼呢?因為你有這個危機之後,別的國家就願意來支持你,願意捐款幫助你。這就使得這兩方面的利益是無法協調的。所以從1970年代到今天,大貓熊的一個數字,到底有多少大貓熊在野外存在,這個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

那同時還有另外一個影響的因素存在,也就是在80年代的時候,深圳的自然界存在著威脅,大規模的樹林砍伐讓大貓熊的棲息地被破壞。那如果一個地方擁有國寶,是不是要把那個地方的自然生境都一起保護起來?那如果我說我這裡有了貓熊,政府就不讓我在這裡砍伐了吧。有很多大貓熊的棲息地,政府就說我這裡沒有熊貓,我們可以砍伐。這一組貓調的數據都一直是讓人存疑的。而且在至今的四次調查中,每一次的調查方法以及調查的範圍都不一樣,也從來沒有經過科學界的論證。我們只能把這個數據大概記在心裡,再來我們來看看這兩個柱狀圖是什麼意思。橘色指的是野生大熊貓,就是在生活棲息地生活的大貓熊。黃色指的是圈養的大貓熊。看起來好像數量沒有增加,但是比較一下2000年代跟2010年代會發現,橘色的好像增加的比較快。那這是為什麼呢,首先呢,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新聞。就是2017年1月,大概是那個時候,大貓熊危及的一個程度被降級了。牠本來是一個知名的瀕危物種,現在變成易危。本來是endangerous,現在變成易危的。這就是剛才所說的,大貓熊的數量好像不斷增加了,所以呢,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覺得大貓熊沒有這麼危急了,把牠降級了。

但是中國政府其實不同意,當時就有一個比較尖銳、比較critical的文章,在中國的三聯生活周刊刊出了,那一篇文章就叫做《拒絕降級的大熊貓》。那為什麼中國圈養大熊貓增加的那麼快呢?其實是因為繁殖技術的進步。而這個繁殖技術是透過人們電擊公熊貓的直腸取其精子,再將母熊貓麻醉之後進行人工授精。而且如果熊貓生出雙胞胎,牠們會用人工哺育的方式,把兩隻熊貓都養大。而不是像自然界,如果是自然界的母熊貓,牠生出雙胞胎的話,牠會拋棄其中一隻,只會帶大其中一隻。透過這樣的方式,人工圈養大貓熊的數量就不斷增加了。我去自然保護區訪問的時候,一個在當地工作已經超過20年的專家,在中國大陸是一個很重量級的大貓熊保護者。他就說我們政府投入了那麼多錢,大貓熊的數量當然要不斷的上去啊。更有甚者,在大貓熊的繁殖中心,只要出生一隻大貓熊,工作人員就可以得到5萬元人民幣的獎勵金,這叫做貓頭費。大家可以試想一下,我們可能都知道動物的近親交配會影響牠們的遺傳基因多樣性。所以實際上有保育區的工作人員告訴我說,在一些繁殖季生出來的大貓熊就是畸形的。這是一個巨大的醜聞,會猝死這樣子。所以其實中國圈養的大貓熊,未來該何去何從,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現在中國也不再以量取勝,而是要以質量取勝,是這樣子的一個背景。

我們將大貓熊的保護實踐,可以分成下面4個象限。首先剛剛有說到自然保護區的情況,在自然棲息地裡面去保護這個物種,叫做域內保護。那相對的把大貓熊或者其他物種,放到人工圈養的環境下去飼養或者搶救,這叫做域外保護。保護或保育這兩個詞常常會交替使用,在台灣可能更多的就是說保育,但在中國大陸他們是沒有區分的,比較多叫做保護這樣子。這個是一個自然空間上的維度,另外一個維度則是中國以及國際社會。因為大家可以發現,在整個熊貓保護的歷史背景,包括現在正在發生的實踐中,大貓熊保護不光是中國政府單一的努力,或者是都是他們的工作。其實國際社會如何看待這個動物,那如何把牠當作是一個東方主義,或者是東方文化的起觀。也進而影響到中國怎麼樣將這樣的一個物種,視作是一個自身文化,或者是形象的體現。所以文化的第二個維度,就是國際社會與中國。那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右下角這個象限好了,我把它框起來指的是保護實踐發生的場所,這個場所就是大貓熊的自然棲息地。那中國政府在這裡做了什麼呢,是成立自然保護區。那在保育區裡面,他們把熊貓視作一個傘護種,也就是umbrella species。它的意思就是當我們保護這樣的物種後,它就像一個雨傘一樣,會罩住同一個棲息地其它所有的生物。我們保護這個物種,就等於保護它的生境跟其他動物、生物保護起來了。

國際社會可以怎麼樣參與呢?具體的方式就是在中國政府所允許的特定自然保護區,讓國際科學家進行棲息地裡的大熊貓相關科學研究。那在這樣的一種實踐之中,我們將大貓熊叫做瀕危物種。那另外一方面是域外保護,在中國呢,他們就是有各式各樣的人為的圈養環境。包括像是四川的成都那邊有一個非常知名的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每年都有超級多的遊客。門票收入也非常非常高。此外,中國還成立了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各個城市都有城市動物園。在這樣的一些地方圈養國寶,人們將中國大貓熊稱做國寶。

在國際社會怎麼樣去進行保護呢?是透過將熊貓租借到海外動物園。或者是與海外的國家、科學家或動物園進行科研合作,以及對民眾進行保育教育。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們將大貓熊透過旗艦物種,旗艦物種並不是說這個物種多麼重要,牠的生態有多不可取代。而是指說像是貓熊、老虎、大象……我現在也沒想到還有什麼了,就是這種很好號召性的物種,牠們可以喚起人們參與自然保育的熱情。這樣的一些物種被叫做旗艦物種。大家可以大概腦海中有這樣的一個概念,就是大貓熊的保育實踐有各式各樣的型態。我們可以從空間上,還有從國家主義、國際社會這樣的維度上面來認識他們。

我接下來給大家看一下我在自然保護區裡工作的照片,這是我在中國大陸去過最美麗的地方-四川的王朗自然保護區。我是在比較低的地方,我們要走獸徑,野獸的獸,路徑的徑。走獸徑上山,其這樣子大家可能還看不出來,這個山有多高。其實我們爬的時候真的是,至少我啦,我是四隻腳一起爬。真的是走獸徑,真的是所有的這些動物,特別是當地的哺乳動物,牠們走的獸徑都是一樣的。其實也包括人類,我們要走著獸徑去研究牠們。但前方都是當地的保護區工作人員,然後藉著拍照機會喘息一下。這已經是四月天了,四月的時候每天上午都一定還是下雪。非常非常美麗,我也覺得很幸運,就是這些地方是任何遊客都不能去的。只有保護的工作人員必須要經常去進行調查。

我跟他們在一塊做的是什麼工作呢?這是比較低海拔的地方一路走上來。大家會看到這兒是竹叢,這兒就發生了一個非常羅曼蒂克的場景。這個場景就是撿熊貓糞便。我們就要不斷的去尋找竹叢,在竹叢下面去搜索大貓熊的糞便。這張照片其實應該算是NG啦,因為不能夠直接用手去觸碰糞便。要馬上用塑料袋把這些糞便蒐集起來,然後去進行DNA的分析。那貓熊大概一天要排100-130的糞便,味道非常的清香。真的很清香,因為牠真的就是吃竹子。雖然說少量科學家有發現糞便有一些小動物,比如說像老鼠的骨頭,但大概90%以上的食物都是竹子。這真的很像一個工藝品,像番薯一樣大。裡面一節一節的被消化的竹子,用很美麗的方式纏繞,最終形成糞便。我覺得一點異味都沒有,感覺非常不錯。

上面還沒講完,我要說的是像是這樣子的一個自然保護區跟這樣的工作條件,大家可以想像是非常艱苦的。而且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去做這樣子的巡邏,然後當他們走到最高處的時候,他們要在那邊架設紅外線自然攝影機。在野外當你只有一個人的時候,那個工作情境其實是非常寂寞的。在過去人手不足時,就有一些人會發瘋。因為真的太孤單了,這也導致一個什麼樣的現象呢?就是其實更多的科學家會傾向我們要在城市裡面對圈養大熊貓做研究。因為這樣的研究是更有意義的,你不需要翻山越嶺的去蒐集大貓熊的糞便。你只要在動物園或者是研究單位裡去對圈養的大貓熊進行研究就好了。

但是其實這導致了一個在科研上的認知錯誤,就是我們將在圈養的大貓熊上所得到的一些研究結果,就錯誤的套用在野外自然環境中的大貓熊以及牠的棲息地這樣的一個關係。再來就是野外的工作環境,大家可以想像這個論文是不是寫起來很辛苦啊。這其實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所以現在的科學家現在有定期必須發表的壓力,他們就會更傾向用一個簡單的方式,用一個定期出成果的方式來研究。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剛才我們給大家看的大熊貓數量的變化表,會變成以數量取勝。不管是paper的數量還是貓熊的數量。那數量越來越多隻後,當然還有各種好處。首先的好處就是我們可以往外送。中國將所有的大貓熊視作是他們的財產。所有的大貓熊都是屬於中國。從海外大貓熊就演變為剛才所介紹過的大貓熊外交。

在1980年代開始,中國政府發現往外送貓熊並不是一個辦法,所以他們就停止將貓熊視作外交禮物的行為。取而代之的是大貓熊短期租借,又叫做大貓熊留洋打工。就是將大貓熊短則數週、長則數年租借到世界各其他地區,做成是奧運盛會啊,世界博覽會等活動就會租借熊貓出去。但是這樣的一個方式,也許可以想像如果經常在外出差旅行會很辛苦,大貓熊的動物福利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就受到很多國際組織的撻伐,於是中國政府就想到新的方式,就是科研合作-長期租借。這一張圖其實有一點點舊了啦,但是可以發現在世界各地的動物園,牠們經常都非常想要這樣的一個非常奇特的物種。因為可以為他們帶來非常多的遊客跟門票收益。

而台灣的情況是什麼樣呢?在2005年的時候,因為當時的國民黨候選人連戰競選輸了,沒有選上。他就去中國大陸進行訪問,當時接待他的是胡錦濤。這也是兩岸的國民黨跟共產黨,在1949年之後最高層次的一次會晤。中國大陸就宣布贈送台灣一對貓熊,大家知道叫做什麼名字嗎?團團、圓圓。這個名字還是春節聯歡晚會的時候,民眾票選出來的。很快的兩岸專家開始進行正式會商,台北動物園就向台灣政府提出貓熊的入駐申請案。但是一直沒有通過,受到否決,等一下會介紹。在2008年,國民黨的馬英九上任為總統之後,很快的就核准輸入。接下來就是當年年底呢,團團、圓圓就來到了台灣。5年之後圓仔出生。

那對中國大陸而言,贈送台灣貓熊,官方媒體一直表示這是團結友愛及和平的象徵。但是對台灣來說呢,牠不僅是一個動物保護的問題,牠還涉及到很多政治層面的問題,以及國內法律法規、國際公約,再來就是有民主程序上的爭議,以及經濟上的一些影響。

在連戰受贈一對熊貓,那一次是第四次的輸入申請案。當時台北市長馬英九以及前總統陳水扁代表的中央政府,有截然不同的態度。民進黨政府是很不歡迎熊貓來台的,但是台北市政府是非常希望能爭取讓熊貓入駐到動物園的。當時呢,就由副市長葉金川擔任大貓熊小組的召集人,但是陳水扁透過阿扁電子報就有不同的看法。他援引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潘文石的一本書《呼喊春天》。潘文石教授是中國大陸研究大貓熊的一個權威,他一直以來是在野外進行大貓熊的活動。牠就認為大貓熊就是一種要在野外生,在野地裡面死的,這樣的一種自由自在,去享受他們做為野生動物命運的物種,而不是我們人類動物園裡面的玩具。那當時阿扁電子報就列了剛才所說的這一段話,強烈的反對大貓熊的輸入。那在第四次的申請案,農委會的審查之前,其實就有各式各樣的一些爭議。首先政府就表示,台灣雖然不是華盛頓公約的簽約國,但是需要接受公約裡面的一些規定。而且必須要將台灣與中國大陸視作國與國的關係去處理。檔案上一定要以中華民國台灣顯示,但是葉金川為代表的召集小組表示,無法接受以保護之名行政治干預貓熊來台。而且當時國民黨也說,貓熊來台是早晚的事,這一次如果申請失敗了,等到2008年政黨輪替之後,還要邀請大貓熊來台。

這是我在台北市一個地下搖滾樂演出的場地,我在一大面牆上赫然看到這樣的一幅塗鴉。這其實是一個知名搖滾樂隊的歌詞(Radiohead的Creep)被抄寫在那裡,然後熊貓變成歌曲裡面的主角。他說,我是一個怪物,我是一個怪咖,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情境讓我在這裡,我不屬於這裡,我也不想要待在這個地方,我為何來,然後最後這句話被槓掉了。這是在團團、圓圓來之前,我意外拍到的照片。

那台灣的NGO團體的觀點是什麼呢?他們認為應該要以棲息地保護為主。在中國大陸野外的大貓熊,也還沒有達到一定要圈養的程度。台灣的飼養環境還不及中國大陸,而且那些圈養的大貓熊,他都有一些刻板行為。刻板行為就經常是動物福利不好的一個象徵。動物會繞圈圈啦、搖頭啦,做出很多沒有意義的行為,甚至會自殘。即使是大貓熊,在人工圈養的環境下也不例外有這種情況。而且圈養大貓熊成本非常高,我們台灣真的要做嗎?而且NGO表示現有的大貓熊研究已經很多了,我們不需要重複研究。而且不管是贈送還是圈養大貓熊,都是些負面的生命教育。那最後審議專家有以下決定,他認為基於國際共識,應該要以域內-大熊貓棲息地內的保護為主,以及在棲息地裡研究大貓熊的生態習性。而且申請者-台北市立動物園,當然因為大貓熊人人都想要,其實也包括新竹的六福村,它們的教育設備及飼養大貓熊的設備跟人才訓練都還沒有成熟。所以當時的審議專家就覺得如果能夠改善這些問題的話,而且有台灣這些保育團體的共識,那大貓熊就可以輸入。當然這個決定,後來又還有一些故事。包括台北市立動物園不符決議等等。大家可以發現,這樣的一個爭論過程中,對於保育問題的詮釋以及民主程序的正當性,一直都是其中爭議的問題點。那所謂的保育問題指的就是,我們到底要不要在動物園裡面圈養熊貓,這是一種好的保育方式嗎?

不管怎麼樣,在2008年馬英九前總統當選的第二天記者會上,他馬上就公開表示歡迎大貓熊到台灣來。而台北市長郝龍斌就帶領媒體記者前往台北市立動物園,首度公開當時斥資興建的大貓熊館。研考會也做了民眾對大陸貓熊來台的看法的電話民意調查,而這個民意調查顯示民眾的態度是非常積極的。而在正式的審查之前呢,農委會就表示因為擔心委員會受到不必要的壓力跟干擾,所以不透露專家小組的成員及人數跟組成。立法院長王金平也說,大家都當不懂,也就進來了。那如果大家都成為專家,一直鑽研、一直研究,就會很嚴重。還有一些專業知情人士透露,在2005年時審查持反對意見的,就是不歡迎貓熊來台灣的人,這一次就沒有受到邀請成為小組成員。那NGO團體他們怎麼看呢,NGO團體認為這一次申請案的過程是審查不透明、資訊不公開。包括兩次申請案的標準不一致,這個等一下還可以再看到。還有就是認為農委會林務局操作了專案小組的成員組成。而且一樣在申請書的保育教育方案,其實我也看過,基本上就是完全一致。

兩次申請案的計畫完全一致。所以農委會林務局審查資訊的不公開,違反了政府資訊公開法。好多好多,這可能有點看不完。先看最上面這一點好了,NGO團體批評了林務局核准了本次申請案,實際上違反了華盛頓公約裡面的一個規定,就是附錄一的野生動物,不用於偏重在商業上的目的。但是實際上在這一次的申請案討論中,包括動物園與玩具廠商,大家已經計算一旦貓熊來台,可以有多少的獲利,那動物園的參觀瀏覽人數,據說年度可以達600萬。所以就受到NGO團體的撻伐跟批評。那再來還有一些相關的問題,就是台北市政府被批評有圖利特定廠商永久命名權之嫌,用很便宜的價格賣出。所以可能還涉及協助新光集團逃漏稅、牟利的不法行為等等。

但市政府是怎麼回應的呢?當時的林務局副局長李桃生在台灣林業的期刊,就寫了一篇文章叫做細說大貓熊輸入。在這個文章裡,他強調貓熊的輸入是法律適用的問題,是專業的問題,是技術層面的問題。而他完全迴避了兩岸之間地位問題的重要爭議,還有華盛頓公約所進行的相關規定等等。那很有趣的是,在第四次與第五次兩個截然不同的申請案中,其實李桃生所擔任的職位是相同的。那之後又有更多的故事了,NGO團體對政府發起了官司,這個情況非常的複雜。我們用表格的方式來看好了,最上面這一排是比較兩次申請案的時間。下面這幾列情況都是一致的,包括申請者是一樣的,動物個體都是團團圓圓。然後保育的議題及客觀條件,國內外的CITES也都沒有變化喔。政府的主管機關人事也都相同的,唯一開始有區別的是哪裡呢,也就是執政黨的不同,第四次是民進黨,第五次是國民黨。當時的政務官、事務官跟審議學者,有著全然不同的表述跟做法,剛剛大概已經有說過了。第四次的申請案中,政務官與幕僚都強調大貓熊來台必須經過民間跟政府的評估跟充分的討論,當時也有把委員的名單公開,開放民間團體參與討論。那最終學者也認為要棲息地內的保育跟研究為主。但是在國民黨政府執政的這一次,政府首先主動公布了支持大貓熊來台的民調結果。會議之前林務局也拒絕公開小組的委員名單。最終會議都沒有紀錄,所以到底這個討論過程發生了什麼事情呢?為什麼同樣的申請書,同樣的資料內容,在兩次的申請案中,有截然不同的結果呢?

那除了在台灣國內法規跟民主層面的程序以外,在國際社會監視怎麼樣看待這一次的貓熊赴台呢?那華盛頓公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於這些瀕危或者是易危等等,重要的、受到威脅的這些物種,輸入及輸出相關規定的一個國際公約。大貓熊就是屬於附錄1的物種,所以牠的任何個體或者標本輸入都應該要先經過核准並提出輸入許可證及輸出及再輸出許可證。然而實際上華盛頓公約他們決定退出這場兩岸間的爭議。不做任何的表態,所以我們也沒有任何的報告。那台灣的野保法又是怎麼看待大貓熊來台這件事情呢?實際上根據野保法已不符合規定的方式,將貓熊輸入台灣,政府是有權銷毀的方式進行處理。所以當時有人提出,我們可以將貓熊視作一種中草藥。可是如果台灣視作中國政府的一個善意的禮物,又或者就是包機走私來台。

實際上團團跟圓圓在2008年底就來到了台灣,然後隔年的一月馬上就跟民眾見面了。但是卻不如預期的沒有這麼多遊客去動物園觀賞他們。當時其實有需多關於貓熊經濟的各種話題,在報紙上都可以經常看到。不如說就玩具商估計,大貓熊的話題大概可以帶來台灣半年以上的熱潮。為兩岸的玩具市場可以帶來上百萬的玩具商機。但是這樣子的一個經濟效益,或者民眾的關注,卻受到部分民進黨立委的公開抵制。當時就有一位委員叫李俊毅,他就說禁止家人去看大貓熊。那我們可以來算一算貓熊的經濟效益有多高。實際上大家剛才也看到了,現在以科研合作為名的長期貓熊租借,租借方式一般是一公一母,成對出租。每年一對要給中國政府100萬的美金。而一般都要出租好多好多年。大約為中國政府帶來8000萬美元的收益,如果牠們生下了小baby的話,還要多給中國政府每年60萬美元。而且在幼年貓熊長到4歲的時候,必須要送回中國。

雖然這個租金很貴,但是飼養大貓熊的花費也是很貴。在一般的動物園裡,大貓熊是飼養成本最高的。第二名是大象,但是貓熊的飼養成本是大象的四倍有餘。以在台灣來說,一年可以拿3900萬元新台幣。而且台灣在大貓熊展館就是大貓熊展館的建設費用也高達3億多元,每年還需要1.2億左右的花費。那這樣子的成本到底能不能回收呢,先以西方海外的動物園為例,海外的動物園界就指出,大貓熊所帶來的參觀人氣,第三年大概能讓租金回收。但是之後的人氣就會消退,除非有幼年的貓熊出生,遊客才會回籠。

後來在台灣也生出了一隻小貓熊,大家知道牠的名字嗎?圓仔-非常台的一個名字。圓仔就出生了,台灣跟中國大陸兩方面呢,自從圓仔開始吸引公眾關注之後,有兩個關注就是怎麼樣,媒體日記記錄著牠的成長,在台灣動物園有園仔日記,那在中國大陸有一個i-panda頻道,每天報導圓仔成長記。完全不同的詮釋,有人知道鄭成功嗎,我昨天去成功大學沒有一個認出他。那鄭成功有一個頭銜,大家可能聽過,那個頭銜就是民族英雄啦。鄭成功是民族英雄,圓仔其實也是喔。圓仔是在中國大陸生日的那天,官方媒體就形容他為新一代的「民族英熊」,只是這個熊是熊貓的熊。

中國大陸的國台辦就指出,希望贈台的大貓熊能夠多生幾胎,常回家看看。馬上討論起兩岸間大貓熊的聯姻。那台北市立動物園是怎麼處理的呢?我在動物園的網站上很意外的發現,在動物園推薦的3種觀光路線中,大貓熊是預見台灣本土路線耶。其實大貓熊來自中國大陸的客觀跟事實,在台灣一直被某一個程度的淡化。

先看圓仔的爸爸、媽媽,團團跟圓圓,他們是怎麼樣被選擇出來的呢?其實有5大標準,就是要年輕、好看、健康、活潑、可愛,才能夠選出這麼一對漂漂亮亮的貓熊送到台灣。其實不是那麼好選喔,剛剛我也說過現在圈養大貓熊近親繁殖,還會生出一些畸形的寶寶。真正符合這一些條件,而且你沒有刻板行為,其實是很嚴格的條件耶。於此同時,其實還有另一隻動物寶寶在木柵動物園誕生了,就是黑寶。牠是台灣黑熊,但是牠出現在媒體上的身分卻是圓仔好朋友。

於是我在媒體上就看到了這樣的一些圖像,正港台灣黑熊不屑砍竹子,也不愛跟誰團圓。在熊貓赴台前,也可以找到這樣的一些漫畫,孩子只怪牠們把你生在了鬼地方,台灣黑熊把牠的寶寶塗成灰熊。為什麼同樣都是熊,待遇跟關注會差這麼多呢。貓熊金包銀來台,但是歹命黑熊說我也要當貓熊。這樣子一系列的作品就開始出現在網路空間。甚至有物種大對決,原來動物園也是M型社會耶。我們黑熊住三級貧民區,一隻只分到41坪。而且旁邊的展場只有53坪,小展場3年來一直沒有完工,很可憐。那相較下呢,中國來的貓熊住在豪華別墅區,一直有209坪。而且是特別有人為牠蓋了豪華別墅,反正感覺看起來很棒。有展示場、戶外運動場還有廠房,待遇完全不同。但是看最上面,貓熊的數量當時統計是1350隻,台灣黑熊呢,不到200隻耶。哪一個比較珍貴呢,哪一個更值得我們的資源投入呢。又開始引起了民眾的重視,這一個logo是什麼logo,大家知道嗎?都不知道,我告訴大家就是在1960年代成立的,全球幾個最大的自然保護基金會之一,就是世界自然基金會他們的logo。一開始就選擇了熊貓,因為是非常有號召性的物種。而且他們覺得用熊貓做logo,各種的宣傳品、印刷品,印刷成本可以減少。選熊貓很方便啊,就是黑白的。但是在台灣變成這樣,本來是一個全球非常有號召力的一個旗艦物種。牠在台灣受到了本土意識的抵制。

其實台灣黑熊保護協會,以及黑熊這樣的物種,也是在這樣的社會輿境下,得到更多的關注。比方說當時就以愛圓仔、愛黑寶。黑寶就是剛才看到的木柵動物園出生的小黑熊,成為他們的logo。怎麼說,我們要關愛自己台灣的動物喔,保育團體這麼說。那動物園怎麼回應呢?給大家看一下在圓仔公開展示當天,台北市動物園的一個官方宣傳影片。

大家聽的到嗎,都是萌萌的動物,出現的角色幾乎都是黑白的喔。台灣黑熊登場,原來熊貓不是黑與白,大家為牠澆上了彩色的色彩。我對你很好,因為我希望世界更美好。大家可以想像嗎?這既然是動物園的廣告耶。在圓仔開始展出的當天,結果有一些粉絲就說,這是公開宣傳仇恨。而且裡面大家有沒有發現有哪一些物種,有沒有看到企鵝、無尾熊,都是台灣曾經的明星動物耶。都曾經為動物園帶來非常多的參觀人氣,牠們卻被形容為過氣動物,拿著飛鏢來射。所以當時台灣民眾對圓仔是愛恨分明的。

那回顧一下今天所介紹的大貓熊被塑造跟詮釋的過程,會發現首先牠有一個濃濃的東方主義的色彩。是中國的文化象徵,牠不但和中國人一樣愛竹子,也特別適合用水墨畫來呈現喔。可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在中國古代的作品之中,從來沒有看過熊貓對不對。所以後來蔣怡,就是翻譯可口可樂這個名字的。本來是翻譯為可口可辣,後來被翻譯為可口可樂。這一個知名的文化人蔣怡就開始用水墨的方式來表現貓熊,然後覺得很合適。而且中國大陸也將大貓熊視作是一個中國文化、愛好和平,還有當代中國人的一個體現。所以我在798北京的文化園區就看到很多這類的產品,當時好像是文革的圖像,但是中國人的臉都被換成貓熊。而男同志們對老婆要像對黨一樣的忠誠,貓熊好像是完全被人們所內化的自我。國際社會、保育團體也非常喜歡用這樣的形象,亞運會同樣也少不了貓熊了。

但是在台灣,黑熊就是成為台灣主體性的象徵之一。在反服貿的活動中更是容易看出黑熊全部站出來了,所以這些黑熊的圖案可能比真正山區所存在的黑熊數量來的更多。在中正紀念堂有人號召不要再去看貓熊了,自己國家自己救。貓熊與黑熊之爭就經常存在於網路世界。這也是反服貿時後的一些圖像。我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在報紙上看到這樣的一些展覽,就是充氣的貓熊在世界各地旅行,喚醒大家的自然保護意識。那在台灣也有一些隱藏版的動物出現了,比方說黑熊還有雲豹,雲豹在野外已經瀕臨滅絕了,所以用遺像的方式呈現。然後石虎被黑熊牽著,求求你們大家,可不可以給石虎一個家。過去迪士尼的卡通獅子王,也被改成搶救獅子。本來一群黑熊退服貿、去黑箱,大家有沒有發現還有一些別的動物也來了耶。所以守護石虎也成為當時政治訴求外的一個價值。域到一個在台灣留學的學生,他看到這個圖像就非常開心,有家的感覺。這是台灣觀光局所主打的歐熊。還注意到牠的屁股有一個愛心,非常的可愛。我發現那個留學生好像非常喜歡。除了歐熊,大家還知道一些關於黑熊的象徵嗎?比如說世大運的時候有熊讚,我昨天去高雄發現還有一隻叫高熊。可是高雄的雄就改成黑熊的熊。在日本熊本地震的時候,大家應該知道這隻是熊本熊齁,熊本熊這裡是紅紅的。台灣黑熊就抱著熊本熊,要牠甘巴爹。
回顧在台灣的一股貓熊熱潮,以及抵制貓熊的所連帶出來一系列的價值。會發現:不光是圓仔,其實貓熊牠在全球或者是台灣,牠除了是一個保育的符號。牠也是一個政治型的符號,同樣的,我們去反抗這樣子的符號,就是牠的整個象徵系統,這些的本土化運動。牠既是對保育類問題的一個關注,其實也隱含了政治立場的表達。

我今天主要分享的內容大概就是到這裡,謝謝大家。

歷年活動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