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伯/動物保護是基於生物親疏的本能,還是宏觀的生態考量?

摘錄:最近兩篇新聞讓我思考到我們對動物的態度是生物本能,還是深思熟慮下的行為?

第一篇新聞涉及到乳牛供乳給我們人類,在臉書的「媽媽牌同盟」(Mamamilkbaby.com)引用了Erin Janus在YouTube所拍攝的一部影片,內容提到了乳牛產乳是不停地經由人工的方式使乳牛懷孕,讓乳牛為了哺育小牛而泌乳的情況下,人類截取乳牛的乳汁,成為在超市裡隨手能買的鮮奶。除此之外,還提到人類剝奪牛隻親權,使小牛與母牛分離,讓乳牛處於看不到孩子的悲傷之中。

這段影片造成大量的轉貼,也引來鮮奶對人類健康影響的疑慮,緊接著便有「鮮乳坊」為鞏固自己產業所提出來的回應,說該影片有殊多錯誤,接著「政大動物之生」(Life For Animals)貼出了了台大獸醫學系的學生Wendy與虎尾農工畜保科老師陳瑞楠,對於喝牛奶可能反造成骨質疏鬆、分離母牛與小牛應是屬經濟考量等等方面的論述,然後台大動物科學系(原畜產系)的學生張家騰便在針對Wendy與陳瑞楠論述的細節進行反駁,在這樣的攻防戰中,說真的大部分的民眾已經在細節的追根究柢中模糊了焦點,搞不清楚喝鮮奶與不喝鮮奶是不是有健康上的疑慮,更別說是思考關於動保的問題。

歷年活動

更多文章

《探索動物園的可能想像》活動說明:吳宗憲教授 揆諸過往的動物園歷史,並不難發現,人類最初之所以設立動物園,有時是為了顯示個人財富,向外宣稱自己能夠蒐集世界上的奇珍異獸,有時是為了展現國家權力,表示統領國界內權威的絕對性,因此越難以馴養的動物,越是動物園的最愛,也常用來作為國家之間餽贈的標的。 因此,儘管當代許多人們在不經思索之下,會直覺地宣稱動物園的存在,是為了大眾教育、科學研究而存在,但如果從歷史發展的脈絡來說,當初圈養動物以炫耀財富,及彰顯國力的目的,才是動物園所以創立的原因。 雖然現代社會中,前述那種炫耀性的目的已經消逝,但似乎逐漸被娛樂化與商業化目的所取代,我們不難發現,當代「為教育」、「為科學」的正向宣稱,還是一種為了使「存在即合理」所做的事後修飾,因為,這些之所以讓「動物園」存在的正向理由,實際上都禁不起嚴格的檢驗,因為,許多動物園中的動物,因圈養而影響了其動物行為,已部分失去了科學研究的功能,而實證調查也顯示,民眾赴動物園,多半是為了娛樂及家庭聚會,這點加上逐漸賦予動物園自負盈虧的任務,也產生將動物園向商業利益靠攏的結果。...

閱讀全文: ...

主辦單位:國家海洋研究院執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活動:2019台灣白海豚保育教育與陸地觀測訓練 系列講座官網連結:http://twsousa.org.tw/?page_id=1305報導文章:無人空拍機鏡頭下 生態與綠能建設背後溫柔的暴力 * 摘要圖取自蔡嘉陽老師簡報  ...

閱讀全文: [專題講座] 蔡嘉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