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研習課程搭配海洋教育議題,邀請澎湖縣風櫃國小林妍伶校長主講,林校長曾任教育部海洋教育課程與教學發展規畫小組委員,以及澎湖縣海洋保育教材編輯小組召集人。臺灣四面環海,守護海洋環境如何從教育做起?本次將請林校長分享學校推動海洋教育的經驗,以及介紹澎湖海洋保育教材資源。
講師:林妍伶/澎湖縣風櫃國小校長、教育部海洋教育課程與教學發展規畫小組委員、澎湖縣海洋保育教材編輯小組召集人
報導:在漁市場「考試」!澎湖海洋保育教材讓師生家長從生活中學習
講座摘要
整理:周怡汝(關懷生命協會專員)
有過多年幼教經驗的林妍伶校長,過去多以統整課程(能力指標)設計幼兒園教學,來到小學任教、有了108課綱重視從生活中培養三面九項素養後,對學生有什麼樣的學習期待(學生圖像)及提問,才能有想法去設計教材。林校長先前在貓島虎井國小任教,就有針對社區宣導如何照顧貓,同時發展觀光與地方創生的貓島計畫;現在在風櫃國小,校本課程主要是海洋教育,剛好澎湖縣四面環海,林妍伶校長希望能從生活環境培養孩子喜歡海和水上運動,成為一個海洋公民,也和校內教師和專家學者一同設計《世界最美麗海灣-澎湖縣海洋保育教材》一、二、三冊(低、中、高年級)的中英雙語海洋保育教材。
為何設計教材而不是設計教案呢?有不少老師會提出質疑,這樣的教材內容會不會太少?寺廟與宗教要不要放進來?主要是不同人在乎的重點不同,每個老師任教方式和課程設計都不同,和校內老師不斷提問討論後,希望借鑒芬蘭教育中七種橫向能力(註1)引導孩子思考,可以從生活和綜合課程中著手,每學期不用花太多時間在這套教材上,就能潛移默化影響學生。
而在研發教材小組團隊上,一開始先招募少數有熱情的老師與校外專家學者一起討論,低年級教材由兩位老師主筆,再請全校老師一起討論調整,中高年級的教材也是如此。在每一個階段的教材不用設計太多頁數,像是第一冊(低年級)共48頁,每學期三個單元,平均每六週教一個單元即可;第二冊(中年級)共86頁,每學期三個單元;第三冊(高年級)共84頁,五年級每學期四個單元,六年級每學期兩個單元。第一冊主要以繪本及簡單的內容,讓小朋友瞭解澎湖與海洋的關聯,並且認識澎湖常見的海洋生物、培養關懷及愛護家鄉的心;第二冊以每一個學期一個鄉、市來認識澎湖家鄉,並從海洋保育的觀念出發,來瞭解每個地區(西嶼鄉、馬公市、七美鄉、湖西鄉)的特色以及應該要注意的保育作為;第三冊中,五年級延續中年級的鄉、市認識及海洋保育觀念介紹(白沙鄉、望安鄉),六年級則與國際接軌,探討全球海洋保育的相關議題。
課程發展設計與管理階層息息相關,國家、地方與學校、班級是上下相互影響的,扣緊生活環境跟經驗是最重要的,雲林和澎湖的政策一定不一樣,在「政策制定」上由國家頒布到地方,才到學校進而到班級;「政策執行」上卻是相反,由班級成效回饋到學校、地方再到國家,有了各地經驗的回饋,國家在課程實踐上才能發展出各地特色課程,成為各校的校本課程。林妍伶校長為了海洋公民的培養不餘遺力,組織工作坊讓居民和孩子透過戶外教育到當地去了解寄居蟹等海洋生態、運用線上資料庫「學習吧」的課堂影片和孩子互動,多樣有趣的課程設計更能吸引孩子的學習興趣,讓海洋保育成為澎湖的一大特色。
註1:
芬蘭教育中七種橫向能力有
1. 思考與學習的能力
2. 文化識讀、互動與表述能力
3. 自我照顧、日常生活技能與保護自身安全的能力
4. 多元識讀(multi-literacy)
5. 數位能力
6. 工作生活能力與創業精神
7. 參與、影響,並為可持續的未來負責
課程錄影
課程簡報
*欲使用簡報內容,請先來信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