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的勇氣:野生動物安樂死的抉擇

講者:綦孟柔
講題:野生動物人道處理評估
主辦:WildOne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博威鳥控
相關連結:https://ppt.cc/fGfYZx


 




 



吳宗憲:
綦孟柔今天能夠受邀其實我自己很開心,就算不是當主持人我也會來,因為能夠聽到兩位年輕世代的專家談論這些問題,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其實今天談的題目滿嚴肅的,題目名稱叫「放手的勇氣」,談的是野生動物安樂死的問題。各位知道台灣有「零安樂死」的政策,其實這個政策也引起社會上正反不一的討論,會有這些討論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把問題過於意識形態化,反而更少討論一些技術層面的問題。我覺得今天能夠聚在這裡談這個問題,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吳宗憲:我自己今天來也是當個聽眾,等等我要先做的是兩位老師的介紹,第一位是站在我右手邊的綦孟柔老師,看起來非常斯文非常柔弱可是卻這麼樣的有能量,可以做這麼多事情,也即將在我們的東部成立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是讓我非常佩服的一件事情。待會綦老師會帶來幾個案例的介紹,我相信藉由案例的介紹可以讓我們在討論「安樂死」這樣的議題的時候,不要再這麼的意識形態化,可以針對更多的細節討論,我相信綦會有很多的介紹。第二位老師是林怡君老師,他現在也在現場,待會等到第二場輪到怡君老師演講的時候,我再跟各位做簡單的介紹,以上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開場,接下來我就把時間交給綦老師,請大家給他熱烈的掌聲。

綦孟柔:
謝謝吳宗憲老師的介紹。我先跟各位談有關「安樂死」在野生動物救傷的領域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前面我想先讓大家玩一個簡單的遊戲,如果大家都有KEY IN網址的話,裡面會要你們輸入一個PIN碼,你們可以把這串號碼先輸進去,然後他會請你們打上你們的名字。等你們聽完這節課,你們就按照你們的想法,根據等一下談到的五個案例,寫下你認為牠應該得到什麼樣的處置,而不是說因為我來聽這堂課,所以我就填「安樂死」,大家就直接依照自己的想法回答。等一下會是我們在救傷現場最常遇到的傷病原因的案例,讓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每一個題目會有二十秒鐘,你們的手機會顯示選項,你們就直接按進去就可以了。

題目:一隻斷了右翅的灰面鵟鷹,無法手術復原。請問你的後續處理方式是?
結果有十二個人選「安樂死」,有八個人選進行截翅手術,還有十個是長期收容,有五個是給牠裝義肢。請問是哪五位要裝義肢?請舉個手一下,我們很需要你,等一下會後可以留下來討論。每個選項都有人選,「安樂死」佔比較大的比例,跟長期收容的比例是差不多的。先換下一題。

題目:一隻雙眼失明的親人的白鼻心,身體健康狀態正常,年輕。
綦孟柔:大部分的人都選擇長期收容白鼻心,然後有八個人選則開放認養。請問是哪幾位要認養?白鼻心是保育類動物,所以其實沒有辦法私人飼養。也有人選擇跟其他白鼻心混養,這也算是在長期收容的範圍裡面,最後只有四個人選安樂死。下一題。

題目:被捕獸夾夾斷單腳的熊鷹,只剩一隻腳可以站立,捕捉食物。
這題大部分的人會選擇安樂死,然後有十三位選擇長期收容,六個人選擇野放,有一個要帶回家養。接著是第四題。

題目:被獸夾夾斷一隻手的台灣彌猴,青壯年,身體狀況正常。
好,很多人選擇野放,也有長期收容跟送去動物園。其實長期收容跟送動物園應該是差不多的狀態,然後有七人選擇安樂死。最後一個。

題目:被汽車撞斷一隻後腳的流浪狗,身體狀況正常,親人。
大家都選擇找人收養,也有三個人選醫好原地野放。以上這五個小小的問題讓大家做一個思考,我會就這五個問題跟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安樂死會在野生動物救傷站有這麼重要的一個部分。大家剛剛看到的案例都是我們常見的案例,牠也不是一進來就重傷到倒地不起只剩一口氣,或是有慢性腫瘤、消化性疾病這些的。這些比較嚴重的案例比較沒有重大的意義,可以剛剛幾個案例可以看到牠的身體狀況是正常的,可是缺少了肢體牠只是沒有辦法在野外存活,所以會有部分的人選擇做長期收容,會有一部分的人選擇做安樂死。像這樣的案例在野生動物救傷裡我們都是大部分會進行安樂死的,因為我們對於野生動物的標準會拉的比較高,因為我們會預設今天這隻動物留下來也沒有辦法享有牠該有的動物福利的狀況下,我們就會進行安樂死。但是不同的物種會有不同的評估方式,像剛剛有少了一隻腳的熊鷹,也有少了一隻腳的台灣獼猴,其實牠們兩個後續的結果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就從這五個案例來看我們知怎麼做評估的。但是在講到我們怎麼做評估之前,首先大家應該要了解什麼是野生動物救傷。救傷可以簡單分為三個部分,就是救援、復健、野放。

首先,救援就是把動物送到專業的動物醫療機構,醫治的第一個步驟我們就會去評估牠能不能野放,整個救傷的過程都是以野放為目標,因為不論是長期收養或是圈養,其實對動物或是對我們人類來說,我們只是思考但是對野外沒有實質上的意義。對野外的動物來說,被收養的動物對牠們也沒有太大的幫助,然後我們會考量到,飼養這隻動物要耗費的資源和人力都很龐大,我相信在座一定有人家裡有養寵物,有養狗或貓,你們應該都可以理解養一隻動物要花多少錢,像我養一隻貓一個月至少要三千塊。如果要養好一隻野生動物,那要準備的又更多了,我們要配合他的習性、食性,還有他的飼養環境,單單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有可能造成日後他的健康狀況出問題,沒有辦法符合牠被圈養應該要有的福利。所以救傷定下了非常嚴格的標準,因為我們可能沒有足夠的資源能夠給這隻動物在圈養的環境下好好生活,所以我們會選擇把這些資源、這些經費、這些人力投注在更適合野放的個體上面,讓牠們能夠回到牠們的家,讓牠們能夠平衡這個生態。如果執意要養這些沒有辦法野放的動物的話,可能就會連可以野放的動物都沒有足夠的資源就牠們,等於是兩邊都做不好,所以我們會定下一個比較嚴格的標準,讓沒有辦法野放的動物都進行安樂死,前提是牠沒有保育或是教育價值的存在之後,我們才會考慮進行安樂死。

在動物確定可以野放,而且我們也治療好之後就會進入到第二個步驟,叫做復健。什麼是復健呢?就是恢復健康的簡寫。那你們覺得對野生動物來說什麼叫做健康?會吃會跑會跳就是健康了嗎?跟一般我們的狗貓來說一樣的話?但其實在野生動物來說,整個復健的過程我們是去訓練牠們,這個物種必須要有的技巧。比如說我們會訓練白鼻心要會爬樹,要訓練穿山甲會挖洞要會去找蟻洞,把蟻洞挖開來吃,這些技巧都是牠在野外生存必須的,讓牠們知道該吃什麼?該怎麼吃?要怎麼躲避危險躲開人類?等等這些牠們必備的生存技能之後,我們才可以進行第三個野放的步驟。

當牠們的復健都完成可以進行野放步驟的時候,我想這就是救傷人員最大的成就感來源,讓牠可以再回到野外。那野放不只是說把牠放出去就好了,我們還要尋找要把牠放在哪裡?第一個原則就是哪裡發現哪裡放,原地野放,因為每個物種活動的範圍都不一樣,但是牠都會有一個固定的活動範圍,我們應該很難看到屏東的穿山甲跑到台北去,而且一個地區的野生動物數量跟種類都會達到某種平衡,如果我們隨意的放個體進去,或是說,擅自覺得有一塊地區很適合白鼻心,每次撿到白鼻心就放這裡,我相信這裡的平衡一定會被破壞掉,會造成棲地的搶奪或是食物不夠等等。所以我們會選擇,哪裡抓到的就放回原來的地點,放回原來的地點也會選擇離人群比較遠的地方,然後是天然資源比較足夠的地方來野放。那這三個步驟完成之後,就完成了救傷的流程。

剛剛講到的都是成功的案例,就是捕捉到也醫好了然後野放,那還是會有不成功的案例,就是對於剛剛那些小問題提到的動物,牠們沒有辦法在野外好的生活,所以我們會選擇安樂死而不是長期收容或是圈養。那為什麼會不鼓勵這樣子做,是因為野生動物真的很多種,牠們的習性、生活習慣、食物的調配都不一樣,你要怎麼讓牠們在圈養的環境活得像自己,其實這非常困難,會耗費非常多的人力、資源跟經費。如果我們沒有辦法讓他們達成目標的情況下,牠們可能一輩子都會活在緊張跟痛苦當中,其實這就不存在所謂動物福利的部分。所以我們在從事野生動物相關的工作,剛剛那些題目我們看到的第一個反應是說,大部分人會想我怎麼把牠養起來,可是當我們在從事野生動物工作的時候,還要去思考到後面的問題,等後面這些問題都思考完之後,我們才能確定能不能把牠留下來。如果不能留下來的話,放出去也是死掉而且會死得很痛苦,與其這樣子幫牠安樂死反而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那剛剛五個小問題,就是我們在救傷的時候會常常遇到的狀況,接下來我們就一個個個來看要從哪個方面去評估。

像第一題是失去單側翅膀的鳥,飛行是鳥類最基本的行動能力,如果沒辦法飛牠就沒辦法取食或是沒辦法遷徙,也沒辦法躲避危險,或是找到其牠的鳥繁殖,所以祂基本上就是失去所有的行動能力。那有很多人會想說,那我們就把牠養下來好了,但我們必須思考說,如果所有的鳥類都這樣處理,那我們要怎麼分別處理陸禽、水禽、猛禽?然後還要分成吃肉的、吃雜食的、吃肉食的,吃肉的又分成吃蟲的、吃哺乳類的、吃魚的,然後吃魚又分成吃淡水魚跟海水魚,這樣太多種了。如果我們都用這樣的標準去做的話,其實對於收容單位的負擔會非常大,那也可能沒辦法符合這隻動物的營養需求,像是吃蟲的牠的營養需求不一樣,因為每隻蟲的營養成分不一樣,長期下來牠所需的微量礦物質一定會有不足,這就可能會導致一些身體狀況出現。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光是餵食就這麼麻煩了,你還要想怎麼把牠擺在一個夠大的鳥籠裡面,除了要給牠夠大的空間之外,還要考慮牠沒有辦法飛的狀況下棲架要怎麼搭?一定是要搭可以要讓牠跳上去的,還要配不同的粗細和角度,甚至還要定期更換棲架,因為牠長期站在裡面,同樣的粗細同樣的角度可能會導致壓力累積在腳上固定的某幾個點,最後就有可能導致禽掌炎的狀況。如果說你完成了牠食物的調配,也很完美的幫她搭了一個籠舍,但是他沒有辦法接受有人出現在牠身邊,你每天進去餵食清掃牠就是在裡面衝撞,撞到鼻子和頭都破了。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住院的案例,所以你可以很明顯地去思考,牠如果活很久,牠未來的二十年內看到人就去衝撞,我相信沒有人願意看到這樣的狀況。所以像是第一題的情況,安樂死會是我們優先的選擇,除非牠具有保育或教育上的價值,有些動物在適當的訓練之後可以做保育大使,可以在像今天這樣的場合,讓大家去了解牠是在什麼樣的狀況下受傷了?讓大家可以更深刻的體驗,但也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有辦法這樣子做,接受人類的訓練,所以安樂死通常會是優先的考量。

第二個是雙眼失明的白鼻心,圖片上的雖然是浣熊不是白鼻心,但牠也是真實的案例。牠也是雙眼失明,但持續有人在餵養所以很胖也很親人,這樣的狀況下,牠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在野外生活。圈養的情況,如果先不說浣熊先說白鼻心好了,白鼻心是台灣的小型食肉目動物,但是他主要的食物來源是野果,為了滿足他們食物的來源跟比例,然後為了方便取得,我們都會拿人類食用的蔬果。大家也知道台灣的水果很好吃,很甜很多汁,白鼻心也知道,所以他們都會挑甜的水果吃,但是牠們又不像在野外有足夠的活動空間,結果就是在圈養環境下的白鼻心都過度肥胖。甚至有白鼻心長到跟浣熊一樣,會讓牠們的腳部承受太多的重量,關節到最後就有一些問題,內臟也會囤積太多脂肪,導致牠們有一些慢性的疾病上身。其實白鼻心圈養久了,都會有一些健康的狀況出現,因為挑食的發生率實在太高了,而且也很難避免。所以我們會盡可能不讓這樣的案例發生,而且就像剛剛提到的,這些人為飼養的白鼻心對於野外族群也沒什麼太大的幫助,所以這樣的案例安樂死會是我們優先的考慮。

剛剛也有看到單腳的猛禽。就像有一位很熱心、很關心動物福利的民眾,就在逛私人動物園的時候看到單腳站立的紅鶴,跟園方投訴說你們太殘忍了為什麼要把紅鶴的一隻腳砍斷?為了美觀而傷害動物。但實際上在圈養的環境下,猛禽可以很精準地抓到獵物,可是在野外獵物會到處地跑,單用一隻腳很難抓好獵物。很可能抓一次失敗獵物就跑走了,牠還要去抓第二次。除了單腳不好抓獵物之外,猛禽因為比較大隻肌肉量比較多,所以相對其他鳥類來說是比較重的,所有的重量都壓在一隻腳上,長期下來就會造成猛禽很常出現的一種疾病叫禽掌炎。造成的原因有可能是創傷或是感染,也有一種是掌部壓力過大血液循環不良,結果就開始組織壞死或是潰瘍,到最後見骨這隻腳就報銷了。這隻腳報銷之後,牠就沒有腳可以抓食物吃,那等於就是讓牠在野外等著餓死。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今年二月在新北市有一隻鳳頭蒼鷹,疑似被砍斷兩腳。其實失去腳的鳥會比失去翅膀的鳥難行動,失去腳的鳥幾乎只能趴在地上,甚至連起飛都很難起飛。即使牠的健康狀況都是很好的,但是長期下來很可能造成胸部磨破皮,開始感染甚至潰瘍,牠也沒辦法正常排便,所有排泄物都可能卡在肛門附近的羽毛,就算你有辦法每天幫牠清理,牠本身也可能沒辦法挺過這樣子緊迫的生活,因為牠不習慣有人類跟牠那麼密切的接觸,這其實都隱含了非常多動物福利的部分。所以單腳猛禽我們也還是以安樂死作為優先考量。

看到台灣獼猴,其實台灣獼猴很明顯地在圈養的環境下,還是可以有很靈活的動作,可以奔跑可以跳躍,取食方面也沒有什麼問題。那如果說牠是少了一隻腳造成牠比較弱勢,其實也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牠們本來就會有一個很明確的社會階級,當有一個個體比較弱勢,在牠的兩頰都有一個囊袋,牠可以把食物都放進囊袋之後,再躲到比較安全的地方慢慢吃,所以食物的取得對牠來說也沒會造成太大的威脅。可是台灣獼猴必須特別注意的是,我們要把年齡也考慮進去。能夠在野外野放的都是成年已經可以獨立生活的台灣獼猴,如果今天撿到的是還沒有斷奶的猴子的話,就算我們把牠醫好了也不可能直接放牠出去,因為牠還在需要餵奶的階段,牠還沒有辦法找食物吃,等到我們把牠養大又變得太親人了。台灣獼猴跟人親近的速度很快,通常第一天進來還會很害怕,想說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動物?但是第二天看到牠就又會完全接受你,看到奶瓶就直接撲上來,所以就很難把這些猴子再放到野外。尤其像現在人猴衝突不斷發生,如果這些親人的猴子都放出去,牠就會直接找人要食物,萬一遇到不是很歡迎猴子的人,對雙方都可能會造成傷害。可是成年但少一隻肢體的台灣獼猴就可以野放,除非是損失兩支以上就不太適合,因為牠的行動能力會大幅下降。

最後一隻是缺一隻腳的流浪狗,大家都知道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經過長年馴化狗通常都很親近人類,就算是在野外流浪過的,只要經過適當的訓練對人類的接受度都會滿高的,再加上剛剛提到很多飼養的問題,對狗來說現在有很多商品化的東西,所以相較於野生動物養狗真的容易許多,這樣子的狀況就不需要進行安樂死,因為牠一樣可以擁有很好的活動,找人領養會是比較好的選擇。最後的影片一邊播我一邊講,其實像剛剛的案例都是很簡單的傷病,不像是腫瘤或是消化性疾病,面對動物有重大疾病執行安樂死,大家比較不會有特別的意見。但是剛剛那些都是身體很健康,但是缺少肢體沒辦法野放的動物,我們不會考慮圈養而是安樂死。我認為像這樣的案例,不論是對養寵物或是野生動物救助的工作者,安樂死都是很重要的議題,安樂死的過程很簡單就是靜脈注射,有很多獸醫師都能用很快的時間完成這件事情。雖然剛剛都在強調安樂死的重要性,可是回過頭來想這個步驟這麼簡單,所以前面的評估就必須很慎重,我們會嘗試任何可能的醫治方式或是復健方式,直到真的沒有辦法或是牠成受不了了,我們才會執行安樂死。其實影片上的游隼從注射到心跳停止過程不到兩分鐘的時間,有些比較快的不到十秒鐘就停止了,面對這麼重大的決定跟快速的操作,我們真的需要更審慎地做前面的評估。所以今天野灣才會舉辦這樣的講座,讓大家更理解什麼是動物福利,那我們了解安樂死在救傷的角色之後,我們等一下的時間會交給林怡君博士,讓大家更進一步的瞭解動物福利是什麼,那他對於安樂死又有什麼樣的觀點,我的部分大概就到這邊,謝謝大家。

歷年活動

更多文章

主辦單位:國立中興大學USR浪愛齊步走-流浪動物減量與福祉實踐計畫協辦單位: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弘光科技大學動物保健學士學位學程、台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國立嘉義大學獸醫學系、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活動連結:...

閱讀全文: [動保101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