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丞毅/蛙鳴告訴我的事:如何與校園動物和平共處

摘錄:
都市、郊區、校園,都是生物與我們共存的環境,然而有些互動,並不總是皆大歡喜。具有「狗蛙」之稱的貢德氏赤蛙,每到五月時常成為擾民的投訴對象,甚至曾有過校長不堪投訴,而直接把生態池回填的案例發生。
在這樣的情況下,人要如何與環境中的牠們共存?「其實我們要理解,為何牠們會一直叫……」蛙類專家楊懿如以蛙類的習性說明,因為貢德氏赤蛙具有領域性,若該處的水生植物太密集、方便隱匿,就會讓牠們以為「旁若無蛙」,持續鳴叫,因此只要減少水生植物的密度,便會有所改善,根本不需要把生態池回填;此外,加裝氣密窗也是個方法。

楊懿如表示,解決人類的問題同時讓牠們有棲地生存,這是人們必須學習的與大自然相處之道。

歷年活動

更多文章

本次研習課程搭配海洋教育議題,邀請澎湖縣風櫃國小林妍伶校長主講,林校長曾任教育部海洋教育課程與教學發展規畫小組委員,以及澎湖縣海洋保育教材編輯小組召集人。臺灣四面環海,守護海洋環境如何從教育做起?本次將請林校長分享學校推動海洋教育的經驗,以及介紹澎湖海洋保育教材資源。...

閱讀全文: 林妍伶 -...

哈囉,你好嗎?我黑熊啦!文/何郁庭 大家好,你們可能在新聞中或網路上,看過我們俊俏的臉龐。是的,我們是一萬多年前便留在臺灣的在地原住民--臺灣黑熊,正式學名是 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不過月熊、狗熊等,也是常見的稱呼喔! 我的「熊黨」們說到我的兄弟,可是遍布全世界呢!除了非洲、澳洲及南極大陸外,各大洲都有我的親戚們居住,例如北美洲、歐洲及亞洲北部的棕熊、北美洲的美洲黑熊、亞洲的黑熊、中國的貓熊、南美洲的眼鏡熊、印度的懶熊,以及東南亞的馬來熊。不過除了美洲黑熊和棕熊外,其餘的夥伴數量所剩並不多,因為居住環境被破壞的緣故,可以落腳的地方越來越少了。...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