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銘/邊緣回望,動物才在「正途」—讀Steve McCurry《Animals》

摘錄:在橙黃輕紗後,一個僧侶在讀經,而他身後有隻貓,安靜伏坐。這是泰國阿蘭雅區(Aranyaprathet)的一所寺院,簡樸的木地板搶先收在我的眼簾,正是因為那隻貓,在Steve McCurry鏡頭下雖說只有一個小小身影,卻教我凝視良久,感到愜意而不捨移離視線。

多年來做動物與文化教育,最縈繞於心的一個問題,就是為甚麼要觀看動物。觀看,已暗示閱讀、分析,也必然存在看與被看的權力關係;當然動物也會看人,但就不會以人的語言,去定奪所看的對方會是如何被框限想像。

歷年活動

更多文章

193縣道上的自然系女孩--唐欣文/吳培慎 訪談開始前,也許是前一天密集的課程安排,讓戴著口罩的她,顯得些許疲累。但當話題討論到她很有感觸的路殺與自然資源議題時,明顯感受到聲調的上揚與情緒的振奮。這就是這次的人物速寫主角--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的唐欣。 桃園女孩 走入後山從小在桃園生長的唐欣,就如眾多台灣年輕學子,求學過程中皆是學校與家庭兩地來回的直線生活,也因此對自己生長的土地並沒有太多的情感連結。而這個情形,一直要到考上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並且加入後山自然人社後,人生才有了截然不同的改變。 壯麗山路 心在路殺時速40公里,獨自一人與一台機車,緩緩駛在有花蓮最美公路之稱的193縣道上,唐欣卻不像一般的旅人因周遭美麗的景色觸動所流連。這條自唐欣就讀大一開始,陸續走了無數次的路段,雖然有美麗的海岸與山脈相伴,但她的視角卻有很大的比例是鎖定在公路的雙黃線上。因為每次的出動,她還有一個隱藏的角色--路殺社公民調查員。...

閱讀全文: [寫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