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潔/動物咖啡廳的療癒假象:寵物是家人,還是可取代的物品?

摘錄:歲末時分,台北鬧區某間百貨公司一個與農產品相關的展覽中,卻有個看似另類的攤位,上面寫著「出租小雞」、「養雞不用清大便」。此一來自桃園某農場的出租方式,由農場提供整套的雞籠、飼料與小雞,並標榜以益生菌分解雞糞,讓民眾可以無臭養雞一個月再歸還,無須擔心小雞長大後缺乏足夠的飼養空間,吸引了不少民眾關注。

事實上,出租小雞的點子並非台灣獨有,國外亦有農場提供類似的租借服務。這類模式的出現,與都市生活造成人與自然、動物生命的疏離有著密切關係,因此無論是鼓勵透過小雞理解「由產地到餐桌」的生產鏈,或是把小雞當成寵物呵護,彌補公寓空間未必適合飼養犬貓的限制,進而主張民眾可在觀察小雞成長、和小雞互動的過程中學習愛護動物,甚至成為推廣生命教育的模式之一,都反映出「雞」這個既是經濟動物又可轉化為同伴動物的媒介,被寄託著某種重建人與自然連結的渴望。

但是,這種既無臭,又無痛的寵物飼養方案——為期一個月即可退還的方案,除非不當飼養,否則多半不會壽終,無須面臨同伴動物死亡的傷痛;究竟是重建了人與動物的連結,抑或只是強化了都市邏輯下對動物存在的排除?卻是值得進一步深思的問題。

歷年活動

更多文章

主辦單位:台大-永齡「關懷生命、愛護動物」專案、動物當代思潮、關懷生命協會(依筆劃排序)報導連結:吳宗蓉/當綠能遇上濕地:衝突中協商,「環社檢核」的倡議哲學  **建議開啟字幕 我想既然大部份都是NGO的伙伴,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變動的狀態,其實會有點現實上的差異。 今天我會就我這一兩年來做的議題工作的內容來和大家分享,所以我可能因為不是做動保議題,所以我分享的案子就不是和動保有關係,但是是和生態有關係的,所以搞不好對大家來說還是有一點感覺的。...

閱讀全文: [2020倡議營] 李翰林...

本次講座主題為「『疫』同生活的一件好事愛動物」,希望由講者所分享野生動物、經濟動物以及海洋生態動物的處境,讓參加者能在艱困疫情當下,保有對動物的同理心,選擇與動物和平共處的方式,在這片土地與美麗海洋,和牠們一起好好生活。 主辦單位:好好愛牠協會合辦單位:關懷生命協會、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系、臺大-永齡關懷生命愛護動物專案、動物當代思潮、友善動物...

閱讀全文: 黃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