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摘:每到夏天,綠島擠滿觀光客,每一個景點都萬頭攢動,經常跑綠島的生態工作者、人稱「山豬老師」的呂縉宇形容:「島上沒有一個地方叫『私房』景點,你只要跟著人潮走就會看到。」這幾年在疫情之下,因為大家不能出國,島上每到假期更是人滿為患。

觀光的興盛為當地帶來生意,可是也帶來了破壞,其中很嚴重的一項便是「路殺」。

「你如果看到機車在全島唯一的加油站排隊、排很長,那就表示船剛到。」呂縉宇指出,綠島旅遊旺季一天上島人數可達3000到5000,一天可能會有1500到2000輛機車在移動,爆滿的旅客讓綠島成為台東唯一會常態性塞車的地方;更因為綠島多是山地,人潮集中在環島的帶狀平原,難免會擠壓動物的生存空間。

全文:綠島公路成蟹媽媽末路,旅遊如何與生態找到平衡?
作者:李奕萱(動物當代思潮特約記者)
講座:蟹媽媽的義無反顧:別讓人類的馬路成了牠的末路

頁首照片來源:路殺社-綠島奧氏後相手蟹拯救行動(短短150公尺的路上,有2247隻母蟹命喪輪下)

歷年活動

更多文章

錢永祥聯訪:動物帶給我的翻轉文/王怡頻 在上錢老師的動物倫理學之前,對於動物倫理的概念其實很模糊.加上大學主修動物科學系,也就是大家聽過的畜產。聽完課之後,對於經濟動物有許多不一樣面向的思考,自己是該站在經濟主體上呢?還是該以推動動物保護及動物福利站在反對的一方? 錢老師說:「愛是讓對方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為牠的利益著想,尊重牠身為個體的存在,並內化成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接觸動保的時間不長.但對於「愛動物」這件事還算有自信。從我尚在羊水中打滾時,家裡就有許多同伴動物的存在,例如:魚、狗、鳥。舊有的觀念都是籠飼,但始終忽略動物是個體,牠應該活出牠的生命,身為飼主的我,打從內心反省小時候曾經養過的寵物。...

閱讀全文: [寫手營]...

本次研習課程搭配語文領域,邀請到戮力於動物保護志業多年的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黃宗慧老師,以及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黃宗潔老師。兩位老師充分運用自身語文專業在諸多研究及教學中帶入動物主題,並共同撰寫《就算牠沒有臉——在人類世思考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的十二道難題》一書於去年出版。...

閱讀全文: 黃宗慧、黃宗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