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彭雅玲在教育現場發現很多孩子缺乏同理心,她強調:「從心理發展階段來說,人格的成熟是從本我、自我走向超我。兒童成長為青少年、青年的過程,很有必要培育孩子的同理心。」學界研究虐待動物事件,經常會伴隨家庭暴力的問題。遭受家庭暴力的兒童,成年後很可能成為施暴者,開始虐待的對象會是動物,如果老師能將動保觀念導入教學,相信有助於矯正學生的偏差行為。

全文:彭雅玲:動保教材應以生命教育為核心
作者:蔡育琳(關懷生命協會編輯)
講座:國教署動保教材的編撰與校園課程實踐

頁首照片來源:教材《動物保護教育一同伴動物》

歷年活動

更多文章

主辦:WildOne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博威鳥控相關連結:https://ppt.cc/fGfYZx延伸閱讀:http://thought-of-animal.com/index.php/database/525-2019-01-01-08-05-43.html▸紐西蘭野生動物照顧者福祉探討-描述性研究(2017)▸澳洲維多利亞省減少圈養貓狗安樂死之策略(2018)▸美國流浪狗數量及收容所趨勢(2018)...

閱讀全文: [專題講座]...

主辦:關懷生命協會、台大-永齡「關懷生命、愛護動物」專案、挺挺網絡社會企業、動物當代思潮讀書會協辦:圭話行銷/「一企業一公益」專案   01這個課程的話我們現在要來講的是突破同溫層,那我現在要來介紹一下我自己,我在2011年的時候就在台北市動物之家擔任志工,然後現在工作的話在做社群經營,那目前經營的社團的話有「柴犬司令部」、「走失協尋認養」跟「小屁柴」就是我自己的狗,這是我自己的狗跟我有,我現在目前有兩隻狗,一隻柴犬,一隻米克斯這樣。...

閱讀全文: [行銷營] 鄭伊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