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有同學分享:「因為農事實作,我不再認為土壤是骯髒的,敢碰觸土壤並深知土壤保育的重要性,對過往厭惡的土壤動物也不再有偏見與歧視,認識牠們是鬆土的好幫手及給予土壤養分的好朋友後,開始樂見牠們的存在。」在動物保護領域裡,動物的「臉」是否可愛、外貌是否討喜,一直是能否提升關注度的影響因素,然而透過農事體驗,似乎可預期人們對動物的愛將不再侷限,而能接納成為愛護環境整體的一部分。

張明純表示,蜈蚣、蚯蚓、鼠婦等沒有臉的動物,都因為在大自然中有一份位置而備受珍視。

全文:食農教育:從生活實踐,「種」出核心生命觀
作者:陳筠凡(動物當代思潮特約記者,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碩士暨地方小公僕)

頁首照片:張明純提供

歷年活動

更多文章

主辦:關懷生命協會、台大-永齡「關懷生命、愛護動物」專案、挺挺網絡社會企業、動物當代思潮讀書會協辦:圭話行銷/「一企業一公益」專案   01這個課程的話我們現在要來講的是突破同溫層,那我現在要來介紹一下我自己,我在2011年的時候就在台北市動物之家擔任志工,然後現在工作的話在做社群經營,那目前經營的社團的話有「柴犬司令部」、「走失協尋認養」跟「小屁柴」就是我自己的狗,這是我自己的狗跟我有,我現在目前有兩隻狗,一隻柴犬,一隻米克斯這樣。...

閱讀全文: [行銷營] 鄭伊純 -...

公職青年蕭名凱 想用文字展現動保影響力文 / 蕭人瑄 精益求精的公職青年在這次兩天一夜的動保寫手營中,處處都是年輕的身影,蕭名凱也是其中之一。帶著眼鏡、理著平頭,外表看起來有點憨憨的大學生模樣,其實已經自研究所畢業並步入職場了。名凱從大學時期開始接觸動物福利的概念,之後就一直持續關心這個議題,研究所時師承台南大學吳宗憲老師,目前在台南市政府擔任公職。「我在上班之後,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有很多地方都還不足,處理工作時,發現自己技能不夠,便想要充實一些能力。」基於這個動機,名凱報名了寫手營。不過,在這項舉動的背後,還藏有更深遠的目標。...

閱讀全文: [寫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