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講座記錄連結:https://thought-of-animal.com/index.php/seminar/2019/2019/624-2019-12-30-14-25-00.html

 

▸非人類動物的面部表情?(2013)
Facial Expression in Nonhuman Animals

發表日期:2013.01
發表管道: Emotion Review 5(1):54-59 ·
作者:Jérôme Micheletta
資料來源:Research Gate (https://www.researchgate.net/)
本文網址:http://dx.doi.org/10.1177 / 1754073912451503

內容簡介:
許多非人類動物產生的面部表情有時與人類所見的面部表情明顯相似。瞭解物種之間的這種進化連續性,以及這與社會和生態變量之間的關係,可以幫助闡明面部表情的含義,功能和演變。但是,該目標要求研究人員克服在處理人臉和非人臉表情方面的理論和方法上的差異。在這裡,我們回顧與非人類面部表情有關的文獻,並提出可能有助於在進化背景下更好地理解面部表情的未來方向。


▸ 喜鵲的鏡像誘發行為:自我識別的證據(2008)
Mirror-Induced Behavior in the Magpie (Pica pica): Evidence of Self-Recognition

發表日期:2008.08
發表管道:Plos biology
作者:Helmut Prior ,Ariane Schwarz,Onur Güntürkün
資料來源:PLOS(https://journals.plos.org/
文章網址:http://dx.doi.org/10.1136/vr.e2200

內容簡介:
研究指出,至少有一些鳥類已經進化出了類似於人類和類人猿的思維技能。這可以通過工具使用、情景記憶以及運用自身經驗來預測同類行為的能力來體現。然而,目前還不清楚這些技能是否伴隨著對自我的理解。在猿類中,對鏡子做出的自我導向行為被認為是自我認知的證據。我們研究了喜鵲的鏡像誘發行為,喜鵲是烏鴉科的鳴禽。與猿類一樣,有些人在鏡子前表現得好像是在測試行為偶然性。當提供一個標記時,喜鵲表現出自發的標記導向行為。我們的發現為非哺乳動物的鏡像自我識別提供了第一個證據。他們認為,人類自我認知的基本組成部分在不同的脊椎動物綱中獨立進化,有著不同的進化史。

 

▸大規模調查以評估192個Kennel Club(養犬俱樂部)註冊品種的疾病患病率
Reflections on self-recognition in primates

發表日期:1994.04
發表管道:Animal Behaviour Volume 47, Issue 4, Pages 909-919
作者:C.M.Heyes
資料來源:Science Direct(https://www.sciencedirect.com/
文章網址:https://doi.org/10.1186/s40575-017-0047-3

內容簡介:
有證據表示,猿類在有鏡子的情況下比沒有鏡子的情況下更容易摸到頭部的痕跡,這表明,與猴子不同,猿類有自我認知的能力,而且有自我概念。這兩個結論都受到了挑戰。首先,標記接觸行為的差異可能不是由於鏡像的存在,而是由於麻醉恢復對具有高基線頻率自我導向行為的物種的影響。
第二,鏡像引導的身體檢查中物種差異的證據不能用自我概念的存在或不存在來解釋。既然猴子可以避免與物體發生碰撞,它們必須擁有鏡像引導身體檢查所必需的唯一一種自我概念;即區分回饋和其他感官輸入的能力。與暗示自我概念不同,鏡像引導的身體檢查涉及到使用新穎的、替代的視覺回饋來指導動作。

熱門閱讀

歷年活動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