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從身為一個動物行為研究者來看圈養動物這件事講題:從身為一個動物行為研究者來看圈養動物這件事

講師:蕭人瑄/黑猩猩行為研究暨保育推廣者、研究員,洪佳如整理

    各位夥伴下午好,我是蕭人瑄,非常榮幸來到這個場次和大家分享。剛剛吳老師說我們可以跟黑猩猩溝通,我要說明一下,實際上是我們請黑猩猩學我們的語言,我們才能跟牠溝通。因黑猩猩學了人類的手語,我們可以稍微了解對方。

    我先前在美國攻讀中央華盛頓大學試驗心理學系碩士,主修黑猩猩行為學,之後當了黑猩猩的照養員三年半,三年半中同時也擔任解說員,負責解說黑猩猩,同時也訓練解說員。身為一位研究者,我自己有很多身分,很多時候,這些身分會在心中打架,因為彼此有些觀念上的衝突,今天來是想跟大家分享,我怎麼樣度過這些衝突,以及在衝突過程中我如何思考。

    我先介紹一本我最喜歡的繪本”If I Werr You by Brian Wildsmith”,這是一個小朋友拜訪動物園時想像。繪本中寫著「有一天我去動物園玩,如果我是一隻老鷹就可以飛到月球;如果我是一隻海獅游到很深的海裡;如果我是一隻猴子,如果我是一隻大象把卡車拎到空中;如果我是一隻獵豹我就可以贏得賽跑冠軍。但是老鷹、海獅、獵豹,如果你們是我,你們則可以擁有自由。」

    當初我讀到這段話,眼淚差點流下來,書本說的是事實,撩起了我內心深處的情感,站在這些情感上,我可能就會說:「動物園不要存在了,我想要所有動物和我一樣擁有自由。」但實際上在看動物園這件事,不是存與廢的問題這麼簡單,存或廢是一項結果,以他現在存在的情況之下,我們怎麼思考這件事情,我想向前看,想像未來如何發展是比較務實的方法。如果今天我贊成為了讓動物自由而不要有動物園的立場。站在為動物福利著想時,我可能就要提出廢掉動物園後,未來五十年的計劃。因為,絕對不是一夜之間就可以把所有動物全數送走,必須顧及動物園最長壽的動物可以活多久,若要廢掉動物園,就要完全顧及牠的福利,所以這是很複雜的議題。

    今天,我身為一位動物行為研究者,我怎麼樣去看這件事。什麼是動物行為研究者?就像珍古德博士一樣,需要常常坐一整天,看黑猩猩一整天,將觀察記錄下來。動物行為研究者有一個有非常大的特徵,那就是不要過度詮釋動物行為背後的意義。人類習慣的將自己的感受放到被觀察的對象上。譬如,如果有人對你比中指,你會立刻生氣,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但如果黑猩猩用屁股對你,你要感到高興,這是牠們表示友善的行為,動物行為觀察者常常不是把自己的感情放在對方身上,而是站在對方立場上思考,牠到底做這件事情有什麼的意義所在,表達什麼樣的狀態。像我們常常看到動物表演時,黑猩猩會露出上、下排牙齒微笑,但真正的黑猩猩微笑時,只有露出下排牙齒,當人類在欣賞黑猩猩人類笑容時,其實是欣賞牠的不安和惶恐,因此,思考這些事的時候需要退一步,思考對方真正的意思是什麼。

   有這樣的訓練基礎之下,我在思考動物園或圈養動物議題時,常常有很多內心的天人交戰,我到底要站在人的立場來想,還是站在動物的立場來思考?再加上我現在在做的是環境教育,環境教育面對的是人,但是我們又要站在環境立場著想,因此心中有很多辯論。

    以動物行為的角度,或動物生態來看,動物園絕對不好,以黑猩猩族群來說,黑猩猩一個族群大小約20~150隻,一般動物園很少能達到這個數量,黑猩猩是社會型動物需要和其他族群在一起,野外黑猩猩每日行走距離可以是3到11公里,一群黑猩猩生長的領地範圍16~27平方公里,以台北市立動物園為例僅有1.65平方公里,而且黑猩猩只是佔其中一小部分。

    動物園是什麼樣的地方?在我的經驗當中,是不斷在變換的印象,小時候去看動物,就算看到動物刻版行為也不是很了解。大學到動物園實習,後來又去動物園做了兩年黑猩猩研究,現在你問我的話,我會覺得動物園是獨一無二的地方,它是一個人類的利益和動物利益直接相衝突的地方,你找不到其他地方有這樣的狀態存在。

    在動物園內有兩組人員,一組人是動物組,一組是推廣組。動物組顧名思義照顧動物,推廣組則是照顧遊客,兩組實際上常常有很緊繃的狀況發生,因為怎麼同時滿足這兩邊的需求,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事。當我們除了圈養動物時,除了圈住牠本身與天性之外,同時圈住了管理,當你圈養動物同時延伸出來的就是如何管理牠,我那時候在美國唸黑猩猩行為時,在黑猩猩與人類交流中心,交流中心堪稱美國最好的黑猩猩收容中心,它的核心精神就是將黑猩猩放在第一位!

    中心內發展出黑猩猩禮儀流程,你去看黑猩猩時要有禮貌,你要做牠們的友善行為,如學習黑猩猩式的笑容,只露出下排牙齒、學習用四隻腳走路的高度。你們知道黑猩猩什麼時候會站起來嗎?為了表示示威的時候。如果你用人類的上下排笑容、直直地走進去中心。黑猩猩看到你會非常緊張,因為你看起來像是對牠示威。做黑猩猩禮儀,能為牠們帶來安全的感受。在中心內不是說你為牠們做事,而是說我是為牠們「服務」,並且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安全。因為在人類的社會,無論你是不是你先錯、不小心,如果你被傷到了,被處罰的往往是動物,所以為了黑猩猩的安全,我們要先保護好自己的安全。一開始,我覺得這真是完美!但漸漸地,我發現一個矛盾,當一個動物天生的性情,碰上人類的需要時,到底誰被優先考量?

    比方說,中心內有遊戲室、戶外活動場,晚上需要讓黑猩猩進來睡覺。如果有黑猩猩願意留在外面,中心內一位人員就要留下來保護牠的安全,注意牠是否有意進來室內。但是黑猩猩回來後會受到懲罰─沒有晚餐吃。上面的訓練員跟我說,因為我們要讓牠知道,晚上要進來才有晚餐吃,等於說為了達到讓牠進來的目的,所以不給牠晚餐吃,所以那個時候,這樣有沒有符合將黑猩猩放在第一位的理念?直到現在仍然無解。但是我後來有個想法,就像我們現在是一個群體,我們之間的自由、需求會互相碰撞,群體相較於個體生活,需要比較多的妥協,所以會有群體規範,維護群體的和諧,讓個人的自由受到限制,我想或許可以這樣解釋。

    但人跟動物在一起,常常被妥協的時常是動物。我覺得要怎麼樣更合理的回應這個矛盾,會不會我們要回到人要如何對待動物這件事情上,因為動物的思考邏輯與生態跟我們實在太不一樣了。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要怎麼樣對待動物,實際上歸咎到我們人自己如何決定的。

    現在,給大家幾個情境題,如果你是動物園園長,當遊客很喜歡看到動物vs.動物需要遮蔽天性,你會如何設計動物展示場呢?我有一次去紐約動物園,很期待看到黑猩猩。上頭的牌子卻寫著「因為天氣太冷,所以黑猩猩去休息…」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我的十六塊美金!」但是我又馬上回到本業,覺得這個政策很對的,顧及到黑猩猩是非洲動物,這種天氣對牠不利。一邊很讚許他們的作為,一邊很痛心門票錢,怎麼樣取決這件事情?

    和大家分享一段我們在台北市立動物園錄影,當初,錄了一百六十八個小時,分析四種情境。一片展示窗可以看到動物,展示窗兩邊一邊是人一邊是黑猩猩,結果發現黑猩猩靠近窗戶的時間非常少,大概百分之二十一,剩下的百分之七十幾沒有黑猩猩存在,我也不知道能不能下定義黑猩猩喜歡或不喜歡靠近窗,很難下定論,只是跟大家分享,牠們在利用空間上跟我們想像的不一樣。

    情境二,冬天很冷的時候,非洲動物要不要出來?跟大家分享台北市立動物園怎麼處理這件事。動物園有展示區與休息區,我記得那天下雪四度,我剛好在動物園內辦活動,順勢請教區長與照養員的意見,我們就很好奇很冷的天氣,你可以看到黑猩猩在發抖,那一天動物園把室內跟戶外展示區的門打開,如果黑猩猩願意進到裡面取暖可以自由行動。從那一天起,只有一隻黑猩猩待在室內,其他都在外面,那是牠們自己選擇待在外面,我認為這是很值得思考的狀態,但這樣的社會成本是什麼?多了電費、成本。如果你今天是園長的話,天氣很冷時怎麼處理?尤其非洲區很多動物,你要依照每隻動物的溫度需求來處理?或是依照遊客動物園,想要看到動物的心態?或是你可以走中間,在那裏設一個解釋為什麼不放牠出來,那你就增加人事費,這些都是需要考量的。

    第三個情境題是,飼養一隻動物的花費有多少?錢從哪來?這是很務實的問題。大家猜一隻成年公黑猩猩的伙食費多少錢?實際上,連五佰元都太多了,區長給我資料時他說「我現在才知道,動物園的黑猩猩吃的比國軍還便宜」黑猩猩一天伙食費七十七塊,這是區長跟我說的機密。但是一天要賣三張兒童票,才能養活一隻黑猩猩,一個月要賣出七十七張兒童門票,一群二十隻黑猩猩一個月的伙食費是新台幣四萬六千兩百元,要籌備這筆錢,得要賣出一千五百四十張的兒童票,還不包含台北市兒童,因為台北市兒童免費。

    光非洲區就超過三百隻動物,這還只是吃,吃是最便宜的,還有什麼需要?水費、清潔、人力費、維護費等等。光想就知道,真的不便宜,那我們的門票賣這樣的價錢,合不合理?實際上可以去探討,加上現在一直砍動物園的預算。動物園是四級單位,對他們來說很辛苦,動物園之所以是議題,因為它沒有標準答案,很多時候是根據時代、環境,突顯什麼比較合理、什麼比較好、什麼比較不妥當。

    如果你上動物園官網,它會說動物園有教育、研究、保育及遊憩四大功能。聽起來非常的棒對不對?但我想說如果今天教育和遊憩發生衝突時,哪一個你會放在第一個?這是很重要的問題,因為我們所有行為背後都有理念,如果今天衝突發生在理念時,探討行為已經不是很重要的事,你要探討的是態度跟理念的問題,所以當你有很多目標時,到底發生衝突時,哪一個是最重要的?就像澳洲墨爾本動物園,它的重點就是保育,園內所有軟硬設備立意,最後都會連結到保育的終極目標,重要的是一以貫之。                                                                       

    我曾經思考,到底我贊不贊成動物園,從時代意義思考,動物園最早是建立在人的自大心態上,為了收集、展示自己的權利、財富、社會地位,開始有了動物展示。但是走到今天,當我們的保育意識抬頭,我們怎麼看動物園曾經建立在人類ego之上,走到這一步已經改變了很多,以台北市立動物園來講,我覺得他們的改變非常好,設計具有根據的設計棲地,只是能不能真正符合動物的需要,這是一件可以探討的事情。現在大家現在都有機會出國,我在想,目前動物園能不能光收容該的特有種就好,如果全世界動物園如果只收容當地特有種,就會很有賣點也可以結合救傷、救援等保育行為,最後我希望動物園是人們珍惜動物「緣」與讓園中動物「圓」滿的地方,非常感謝大家。

熱門閱讀

歷年活動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