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講座紀錄連結:https://thought-of-animal.com/index.php/seminar/2019/2019/574-2019-08-30-10-41-59.html
▸想像中的滅絕:瀕危動物的文化意義(2016)
Imagining Extinction: The Cultural Meanings of Endangered Species
發表日期:2016.08
發表管道:專書,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作者:Ursula K. Heise
資料來源:UCLA Environment& Sustainability (http://www.ioes.ucla.edu)
全文網址:https://warwick.ac.uk/fac/arts/english/currentstudents/postgraduate/masters/modules/en9b5worldlitanthropocene/ursula-k-heise-imagining-extinction-the-cultural-meanings-of-endangered-species.pdf
內容簡介:
目前物種滅絕的速度超過了進化的速度,某些生物學家聲稱,我們正在見證地球生命史上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本書《想像中的滅絕》分析了影響公眾、和專家,對於滅絕動物的各式辯論與敘述。作者認為生物多樣性主要是一個文化和政治問題,因為當動物是因為一個社會邁向現代化、殖民化過程時而瀕臨絕種,會引起公眾的高度興趣。
本書前三章通過文本和藝術作品——小說、詩歌、流行科學書籍、繪畫、電影和音樂作品,以及全球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法,追溯了這些現代化的過程。通常,關於瀕危物種的故事,依賴於悲歌或悲劇的體裁範本,向人們傳達危機感。
最後三章則討論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在動物福利運動、環境正義運動中的衝突與融合,及其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意義。本書借鑒了多物種民族誌(multi-species ethnography)書寫、世界主義理論和行為網路理論,提出了多物種正義作為一種新的環保主義的敘事,它將被剝奪公民權的人類社區正義,和非人類物種的正義結合起來,通過探索跨越物種的邊界來擴展生態世界主義。
▸道德關懷擴展下人與動物關係的研究(2018)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Animals under the Expansion of Moral Care
發表日期:2018.06.20
發表管道: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年,04期,頁129
作者:張帆
資料來源:華藝線上圖書館 (http://www.airitilibrary.com)
本文網址: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jmsjyxyxb201804079
內容簡介:
就人們對於吃牛羊肉而保護貓狗這一事件,對認定其行為是一種道德偽善的判斷進行反駁,這種行為不是偽善,而是道德關懷範圍由人到動物的擴展,基於道德關懷的擴展而考慮人與動物的關係問題,則應該注意與動物的過度親密而忽視其自由權,殘忍殺害動物而忽視其生存權問題。人作為生物界最高級的物種,有義務去維持和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將自身的道德關懷逐步擴展,以期達到人與動物間長久有效的和諧共存模式。
▸論「動物倡導」文藝批評視野中的電影《可可西里》 (2011)
Kekexili through the Lens of “Animal Advocacy”Criticism
發表日期:2011.02.26
發表管道: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0卷,2期
Journal of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作者:張嘉如 Chia-juChang
資料來源:華藝線上圖書館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Home/Index)
Doi:10.3969/j.issn.1671-6132.2011.02.017
內容簡介:
第六代導演陸川所編拍的故事長片《可可西里》(2004),就導演陸川而言,它不是一部動物倡導或環境保護影片,而是一部探索人在「最原始」的大自然中生存的精神之旅。但是,這部電影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符合動物倡導的創作原則,涵蓋了兩種近乎是水火不容的生態倫理哲學論述:一種是以人類為中心的「淺層」或「管理環境主義」,另外一種是挪威生態學家阿奈.倫斯發展出來的深層生態學說。在《可可西里》裡,我們看到了綜合了淺層生態和深層生態兩種論述的可能性。可以說這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與佛教慈悲精神的動物倡導影片,也就是在這一點上,它提供了一個非西方動物倡導電影實踐的參考模式。
▸思考垃圾動物的幾種方式:印度紀錄片《塑膠牛》為例(2016)
Ruminating on Garbage: The Plastic Cow as a Case Study
發表日期:2016.07.25
發表管道:文藝理論研究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作者:張嘉如 Chia-juChang
資料來源:https://www.academia.edu/
本文網址:
https://www.academia.edu/23020341/%E6%80%9D%E8%80%83%E5%9E%83%E5%9C%BE%E5%8A%A8%E7%89%A9%E7%9A%84%E5%87%A0%E7%A7%8D%E6%96%B9%E5%BC%8F_%E5%8D%B0%E5%BA%A6%E7%BA%AA%E5%BD%95%E7%89%87_%E5%A1%91%E8%83%B6%E7%89%9B_%E4%B8%BA%E4%BE%8B?source=swp_share
內容簡介:
本文檢視非人類動物如何通過人類的語言、經濟體系被構建成為「垃圾」這個概念,而這樣的構建又是如何回過頭來影響動物本身。本文也同時思考與垃圾相關的概念(如廢棄物、空氣污染、毒物等)和動物之間有何種觀念上或實質上(也就是動物-人類-環境三者在物質層面上的)關聯性。藉由循著這些語源、文化、經濟和生態系統等認知脈絡。能夠看出動物是如何被建構且被稱為多餘無用之物,並滲透及影響當代蔓延全球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最後本文以一位印度紀錄片導演Kunal Vohra紀錄片裡的「垃圾動物」主題來反省文化與全球化、現代性問題,並探討其紀錄片再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