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彭雅玲在教育現場發現很多孩子缺乏同理心,她強調:「從心理發展階段來說,人格的成熟是從本我、自我走向超我。兒童成長為青少年、青年的過程,很有必要培育孩子的同理心。」學界研究虐待動物事件,經常會伴隨家庭暴力的問題。遭受家庭暴力的兒童,成年後很可能成為施暴者,開始虐待的對象會是動物,如果老師能將動保觀念導入教學,相信有助於矯正學生的偏差行為。

全文:彭雅玲:動保教材應以生命教育為核心
作者:蔡育琳(關懷生命協會編輯)
講座:國教署動保教材的編撰與校園課程實踐

頁首照片來源:教材《動物保護教育一同伴動物》

歷年活動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