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田鱉 埤塘 谷津田 通霄淺山生態友善耕種經驗分享

講師:王正安-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研究員

    這是我們田鱉田的簡歷。我們從2012年發展到現在其實五年了,那一開始其實是跟阿伯阿嬸,就是我們做調查的時候發現有田鱉,然後用認購的方式,整體有180公斤。後來,我們就開始發展契作,一路到現在,我前一年是寫作員,然後現在是用管理員的方式在耕種。大概是這樣,我等一下會再跟大家分享細節的遇到的瓶頸跟困境。

    首先跟大家說一下大田鱉。大概大家都沒看過吧。這其實是印度大田鱉,他是台灣現在最大隻的田鱉。他有多大隻呢?大家看一下我的手跟他的比例,大概是我的手握半拳。那他在台灣其實跟黑鳶的情況很像,在水田用藥的狀況下,這種食物鏈高層的消費者一定會吃到,他很快就會消失了。所以以前水號、水資療在台灣的水田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指標物種,但在這二、三十年間,瞬間就消失了。那右邊這張圖,是大田鱉在顧蛋。通常都是母的生完卵之後,公的會照顧,其實蠻特別的。很多人看到這張圖時會說:「這是田鱉在產卵。」其實不是,是大田鱉在母的生完卵之後,在照顧(卵)。那這(大田鱉)在IUCN也被列為稀有的物種。那這是我們田鱉田的環境,大家可以看到這裡有高速公路,其實當初是做高速公路的調查案子到這個環境,覺得這裡有水稻田,有淺山丘陵的山,有埤塘,我們覺得這個環境可以很明確的表達出這條高速公路的生態系統,各種環境都在這個地方,所以我們就在這裡做調查。我們有一位同仁,就在這個位置發現了印度大田鱉。

    從住在這裡的阿伯阿嬸開始生態友善耕種。這是我們田鱉田的食物鏈,在水域環境,就可以看到一隻大田鱉,所有的箭頭都指向大田鱉,當然也有一些大型的鳥類會吃牠,但基本上田鱉抓得到的東西牠都吃了,像是小烏龜、小魚牠都吃。從我們的觀察發現,基本上從牠面前游過去,牠都抓來吃掉,因為牠的飲食方式是透過吸管的方式,刺到獵物的身上,所以只要牠有辦法抓得住就有辦法吃。田鱉很大隻,食物的體型大小只要牠抓得住就可以。

    在陸域生態系統中,我們也一直都知道石虎的重要性,所以有一串的陸域箭頭都是往這裡走的。那在我們觀察了這麼久,發現最重要是阿伯阿嬸,沒有他們這個水田就不會被耕種,農夫也不會去照顧這個埤塘,埤塘就會消失,這是生態系統很常會發生的現象,叫做陸域化。消失之後,大田鱉就不會利用這個環境,並且當阿伯阿嬸不在這耕種,這裡就沒有人氣,然後會進來的通常不會是善類,都是為了獵捕之類的。三四年前在這裡還能看到一些鳥網, 抓捕機,但是現在阿伯阿嬸在這裡耕種,並且很多人也會來參訪,現在這種東西漸漸就消失了,因為有一個人在這裡守望著。這是我們的阿伯阿嬸,他們很厲害,我們現在都跟他們學習各式各樣的農法。

    其實他們做了很多對生態有益的事情,比如像右邊這個,這是水稻田。通常為了產量,坡一下來就是一個水稻田。但是阿嬸在這裡做了一個田埂,做了一個水溝。她說水這樣下來,會先進來這裡,然後排掉,這樣暴水來了,田才不會淹水。那我們在生態上看到另外一個好處,第一個是,很多我們在水田放水的時候,很多水域昆蟲可以躲在這裡;另外一個是,當水田長高的時候,這裡的草也長高,這裡就是一個通道,石虎,或者一些陸域動物就可以通過這個通道移動。對牠們來說,太過於茂密的環境,牠們也不太喜歡移動。後來發現,阿伯阿嬸做了很多這樣厲害的事情,像是這個在水溝裡面種苦瓜,可以避免瓜襲。這中間很多很多知識,我們一直在跟他們學習。

    我們觀察兩個狀況,發現農民覺得自己很窮。農業的經濟收入其實並沒有很好,五分地的收入大概就幾萬,7、8萬最多,又還要追求產量。所以我們採用契作的方式保價收購,就跟阿伯阿嬸說,五分地我們給你多少錢,你們就不要在乎產量,我們幫你賣。當然也有一些要求,讓阿伯阿嬸他們過去四五十年前那段不使用農藥化肥的經驗現在拿出來使用,阿伯阿嬸他們過去已經不再用農藥了,因為他們有的種的米是要留給他們孫子吃的,我們只是在推動他們一下,可以做的更多一些。

    我們這裡就是五分地十五萬,也就是一甲地三十萬,應該算是非常高的契作費用了。阿伯阿嬸也很拼,拿了這些錢也很認真地做很多事情,堆肥、收草。我們生態友善契作是想保持泥土的田埂,不過在講生態友善甚至是有機,有機的田埂可以是水田化的。像阿伯就是在捕田裡的老鼠,老鼠會在田埂打洞,所以需要花很多勞力去處理,但其實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好的,說明動物可以在這裡自在的穿梭。

    剛剛提到一個是農民的經濟上的窮,另外一個是心靈上的窮,像我自己也是農學院畢業的,別人就會說,「你做農業喔?」問你是什麼系,你說森林系,或者農學院,大家就會露出一種表情。其實農民這種感覺會更強烈,有些人就會覺得說,是因為沒讀書所以才去種田的。所以這是一個很悲哀的狀況,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一直有一種鼓動的制度,我們會一直把人帶到田裡去,那人去了田裡,我們甚至不用介紹什麼,他們就會知道農民有多厲害。他們自己到田裡去做,才知道耕種的過程是有很多困難,也需要很多技術和經驗的,不是我們想像中的不讀書才去種田,其中還是會累積很多經驗。另外他們也是一個維持都市和鄉村的連結,因為很多貨物還是要送到都市去。 這些來參加和幫忙我們活動的人,其實也是我們很好的推銷者。我們還有一個活動就是,直接把放在鄉間的相機的記憶卡拔出來插到電腦上,完全沒有做過事前篩選的給大家看,讓大家知道我們真的是在保護很多重要的東西,也可以讓他們變成我們很重要的後盾,並且和阿伯阿嬸也成為很好的朋友。

    那剛剛也有提到,土地契作的方式,阿伯阿嬸他們也非常認真。像是我剛到的時候每天跟著阿伯去田裡,這個溝整理好了之後要修理兩邊,但我們覺得這個好像不太行,所以我們也在這個過程中思考其他變化。在15年的時候有一個同事,自願到田裡去協助阿伯阿嬸的勞力工作。他其實做了各種的勞力工作,像是推車之類的,並且他也扮演了一個解說員的角色,有人來到田裡,我們可以跟他們更多地介紹田裡的東西。這位同事天天在田裡觀察,觀察到的東西就給阿伯阿嬸看,很多阿伯阿嬸不知道田裡照顧了很多的生物,這位同事讓阿伯阿嬸知道,他們做的不只是為了消費端,也為了很多一直在這裡生活的動物們。這個過程持續了一年多,這位同事也很操勞,一邊還要負責公司的本行業務。這是我們公司15年的收支表,可以看到15年是豐收年,最後結餘小賺八萬多。第二年是欠收年,負三萬六,很慘淡,但兩年算下來也還好,一共有掙五萬左右。這位同事正如我剛所說,兼任很多事情,又要做勞力還要賣米,並且還要做生態調查,做了很多申請文件,並且把外面得到的很多經驗在田裡做嘗試,像是怎麼抓福壽螺。但是這一年很辛苦,所以我們也在尋找另外的模式。

    到了16年,去年的十一月初,我剛好退伍接到學長電話。我之前其實是做鳥類調查的,當初做的調查和農田就很有關係,很多時候我都會去貢寮和宜蘭的田裡幫忙,過程中我就覺得可以嘗試看看新的東西,正好接到協作員電話,來發展田間管理員的新模式。後來到了這裡,參考在宜蘭的經驗,兩甲地可以養活一個人, 但其實只有五分地,加上我參與進去就是阿伯阿嬸我三個人,大概只能養活0.2個人,這個比例就不太對。所以,我們當下就跟阿伯討論了二代田的田區,把這塊田承租下來去做新的耕種,嘗試看看新的生態耕種。承租完了其實還接鄰了一個一分多地的平台,就是我們知道的大田鱉會在這個地方,進入到另外的主要的棲息環境。

    這是我們田剛開始的樣子,後來是這樣,大概整理了兩個月左右,這中間包含了很多很無聊的工作就不跟大家敘述了。這邊還有一個是,我們的想像,當初這個地在整理的時候會看到很多草在上面,這個草在很多傳統的作法當中就是堆起來燒掉,但是我們要準備要燒的時候有兩條法規擋著,一條是消防法,另一個是空氣污染防制法, 最後我們只能請挖土機來把這些草堆起來,堆成山一樣,我們當初設想的是,會有很多動物到這個草堆來棲息,這樣也好就留下來了。一年左右過去了,這一塊就成為了一個很大的草團了,可以看到這裡有很多樹。

    這是我們一二代田的不同作法,剛提到原本阿伯阿嬸有五分地,之後又拓展了七分地,那兩邊就做了方向上不一樣的事情。一邊是傳統阿伯阿嬸的做的事情,我們要把他們的經驗好好的傳承下來,所以可以看到這裡很多事情,基本上都是滿滿的。我們這裡左右邊不一樣的是,因為這是新的田,所以我們可以把外面一些農改場的知識拿到這裡來使用。這裡有灑米糠來做對照組的處理。因為這是田,所以量比較少。那這裡其實還有一些田埂的不同。阿伯阿嬸就是要處理的乾乾淨淨,因為老鼠會打洞,這樣阿伯阿嬸比較好管理,我們就除一半,左右兩邊很高的草,中間一條通道。但在這樣的狀況下,生態的狀況是非常好的,產量也是還不錯的。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到後來整個耕種週期結束了之後,我們這樣收草,草最後已經完全控制不住了,最後是請了機器來收,這個效率就差很多。我們就這樣不斷的做嘗試。

    再來就是我們在田裡的生態觀察,觀察到什麼就跟阿伯阿嬸去分享,他們就知道自己真的是做了很多事情。他們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覺得自己只是顧田,完全沒有生態這一塊。這裡是跟阿伯阿嬸比較有連結性的東西,像是土地公蛇,除草的時候還蠻常看到的。另外是我們有在田裡面,剛有提到陸域有一塊很重要的生態系是和石虎一些相關的部分,我們就在上面做一些整地或者人為的施作,比如除草。我們想要知道這樣的施作會不會對它們造成很劇烈的影響。我們架設了一些相機,監測裡面的狀況,我們一共在田附近架設了六台,不是真的在稻田旁邊,是在進入稻田的各個通道,像這個就是田上面的排水溝,阿伯阿嬸要種田就一定要維護排水溝。其中我們架設的六台有五台都可以拍到石虎,還有麝香貓,以前都一般以為在火焰山系,現在也走進田區裡面了。

    這是潛山生態的背景,這樣會更了解農事施作的方向。像是這是我們公司藍腹鷴的資料,八色鳥,穿山甲,麝香貓。會發現很有趣的現象,就尺度上來看會不一樣,比如看苗栗的話,是麝香貓比較值得保育,因為只有這一塊,但是看石虎的話,就全台灣來看,目前是四個縣市,台中、苗栗、南投、彰化,所以他們的保育是我們現在要做的,我們剛好就在這兩個大圈圈裡面。另外是我們也有通霄前瞻調查,我們調查通霄有一千多個平台,用一些平常的資訊到田裡去做嘗試和施作。

    另外我們觀察到,一些做友善農作人們,他們想要種一些原生的物種,比如櫟樹之類的,但是有時候這些東西根本不存在這個地方。像通霄這個區域,最重要的可能是前三個草本植物,所以我們想要在這裡種植大型的灌木植物就是符合這裡的環境倫理所能達到的事情。所以我們先把這一塊東西找出來,在這裡田裡一些荒廢的地區去施作,看看是不是能能把這些稀有的植物能回到這裡來。第一個就是通霄的埤塘,我們看到這些小埤塘,一開始長這個樣子,充滿了雜草。我們一開始是以為有大田鱉的,但後來調查是沒有的。在掌握了一些埤塘的資訊後,發現要有大田鱉的條件是想要水質好,沒錯這個埤塘水質好,第二個這個埤塘要沒有大型魚類,這裡也沒有大型魚類,但是還是沒有大田鱉,就是沒有滿足第三個要素,它沒有開闊地水面。因為大田鱉是很會飛行的,它是透過飛過空中去找到這個埤塘,看到水的偏折光,但如果是長滿草的話,它會覺得那裡是陸地,所以就不會飛下來。因此我們就人力把這些草都割掉,把中央的水面清理開,同時針對外來種魚類和水質持續做檢測。因為我們周圍的埤塘和田裡都有大田鱉,所以我們做的這個大田鱉截止到今年八月為止,其實觀察到大田鱉從小卵一直長到成蟲,因為牠的成長率很差,但現在有好幾隻大田鱉在這裡長大。這個是沒有翅膀的大田鱉在這裡發現的,所以這個一定是在這個埤塘出生的大田鱉。

    另外是我們做的復育試驗,這是田附近的一塊荒地,這塊荒地過去是用曳引機在打田。那個時候又有耕種,又有水旱災在輪作,所以通霄的草地植物都沒有在這裡生存了,留在這裡的植物都是一些外來種的植物。我們就把一些比較多的原生植物引進來,大家可以看到一開始是都沒有什麼原生物種,只有十種外來物種,到後來六十天後已經有五六十種物種在這裡繁衍。

    那我還想講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發現跟著阿伯阿嬸包括今天來到這裡,接觸到很多資訊,農事是學不完的。我其實一直很常去人家田裡偷看,看看別人在做什麼,然後我們再回去做實驗,就像上遊田做的事情一樣。另外是,這個綠寶標章是做生態友善的團體,在推這個PGS的系統,希望各方都可以去田裡做查驗,這個過程就像是大家對這個田有興趣可以置身到這個田裡面去,透過消費者的觀點去告訴一些農民這些事情,農民也會告訴他們一些事情。通過這樣的方式,用不同的體驗者,有學者、消費者、農人,不同的人到田裡去貢獻自己的東西。 大家以後有興趣也可以涉身到田裡去,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我們其實一直在嘗試新的東西,像是之前的復育,我們現在也在養蜜蜂,做一些稻草編繩。大家一直說我是田間管理員,但是我一直覺得我自己是田間雜工,農事啊調查每個都做一些,盡量那我們對農村想像可以做的事情,全部在這裡做一些實踐。這是我們今年的帳,目前看來是我們有大概13萬的盈餘,是在那裡工作一年,除以12個月來看,每個月大概一萬塊,還不錯!我們也還在努力當中。

    那最後想說的是,很多時候一個人很孤單地在那裏,還蠻悶的。但那裡還有一些我們的同事、一些阿伯阿嬸,這是個很大的鼓舞,我們一直在跟他們溝通了解。我們一起看的時候,阿伯阿嬸也會覺得這是一件很驕傲的事情。農村雖然蠻封閉的,但現在我們做一些生態友善的事情,大家越來越能在一個頻道上,這也是很大的鼓舞。我也有幾個朋友也在做生態友善的事情,在這過程中,很多快撐不住的時候,大自然就會在那個時候給我們一些鼓勵。我本人有物種蒐集的癖好,我在田裡五個月的時候撿到大田鱉,真的是很大的一個鼓舞。我半夜去做生態調查,回去的路上,看到石虎在路邊。大自然好像會看到這些一樣,我們持續的努力一直做下去,大自然也會給我們一些鼓勵。謝謝大家。

熱門閱讀

歷年活動

更多文章

主辦:WildOne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博威鳥控相關連結:https://ppt.cc/fGfYZx延伸閱讀:http://thought-of-animal.com/index.php/database/525-2019-01-01-08-05-43.html▸紐西蘭野生動物照顧者福祉探討-描述性研究(2017)▸澳洲維多利亞省減少圈養貓狗安樂死之策略(2018)▸美國流浪狗數量及收容所趨勢(2018)...

閱讀全文: [專題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