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講座紀錄連結:https://thought-of-animal.com/index.php/seminar/2018/2018-12-30-14-57-45/560-2019-08-07-08-43-10.html

▸遭非法貿易的瀕危鯨魚將日本與美國和韓國掛勾(2010)
Genetic evidence of illegal trade in protected whales links Japan with the US and South Korea

發表日期:2010.4
發表管道:Biology Letters, Volume 6, Issue 5 
作者:C. Scott Baker, Debbie Steel, Yeyong Choi, Hang Lee, Kyung Seok Kim, Sung Kyoung Choi, Yong-Un Ma, Charles Hambleton, Louie Psihoyos, R. L. Brownell and Naoko Funahashi
資料來源:The Royal Society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
本文網址:https://doi.org/10.1098/rsbl.2010.0239

內容簡介:
我們報告了2009年10月在洛杉磯(美國),和2009年6月和9月在韓國首爾的壽司店購買的「鯨魚肉」的基因鑒定。mtDNA細胞色素b序列的系統發育分析證實,這些產品,三種目前在有爭議的日本科學捕鯨計畫中被捕殺的鯨魚。在首爾出售的長鬚鯨的DNA圖譜與2007年9月在日本購買的產品相符,證實了這兩個國家之間未經授權的貿易。根據物種鑒定,這些產品被移交給有關國家或地方當局進行進一步調查。這些瀕危鯨魚物種的產品的非法貿易,據推測是在國家科學研究許可下進行的,這及時地提醒我們,有必要對未來的捕鯨行為進行獨立、透明和強有力的監督。

 

▸ 自動感應照相系統在大熊貓以及同域分布的野生動物研究中的應用

發表日期:2005
發表管道:《動物學報》51(3) : 495-500, 2005
作者:盧學理;蔣志剛;唐繼榮;王學傑;向定乾;張建平
資料來源:維普官方網站 (http://www.cqvip.com/)
本文網址:http://www.cqvip.com/qk/94056x/200503/15917382.html

內容簡介:
鑒於野生大熊貓種群的瀕危現狀,已經不允許對其生境進行破壞性或干擾其行為活動較多的調查活動,例如野生大熊貓個體數量稀少、其棲息地地形複雜或植被茂密,野外直接觀察和調查野生大熊貓極為困難,自動感應照相系統是一種非損傷性野生動物調查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調查方法的不足,為野生動物的調查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徑。本研究利用自行研究和開發的自動感應照相系統,獲得了野生大熊貓及與其同域分布的其他物種的重要生態訊息,顯示了自動感應照相系統在物種鑑定、區系調查、個體識別、種群監測、性別確定和行為生態學研究等多方面的應用價值。

 

▸ 大熊貓腸道微生物組纖維素代謝的證據
Evidence of cellulose metabolism by the giant panda gut microbiome


發表日期:2011.09.07
發表管道: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108 (43) 17714-17719
作者:Lifeng Zhu, Qi Wu, Jiayin Dai, Shanning Zhang, and Fuwen Wei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https://www.pnas.org/)
本文網址:https://doi.org/10.1073/pnas.1017956108

內容簡介:
大熊貓基因組編碼與肉食性消化系統相關的所有必需酶,但缺乏消化纖維素(竹子飲食的主要成分)所需的酶基因。已經假定該標誌性物種因此必須具有能夠代謝纖維素的微生物共生體,但是這些共生體仍然未被發現。在此,我們檢查了野生和圈養大熊貓糞便樣本中的5,522個原核生物核醣體RNA基因序列。我們發現,食草動物和非食性食肉動物的熊貓微生物群的物種豐富度低於哺乳動物微生物群。我們檢測到13個與梭菌密切相關的操作分類單位I和希瓦族,均含有已知可消化纖維素的分類單元。與其他哺乳動物相比,這13個操作生物分類單位中有7個是大熊貓所獨有的。使用腸道微生物中約37 Mbp重疊群的基因組學分析,在梭菌中回收了編碼兩種纖維素消化酶和一種半纖維素消化酶,纖維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醣1,4-β-木糖苷酶的推定基因。將大熊貓的糖苷水解酶譜與食草動物和雜食動物的苷水解酶譜進行比較,我們發現大熊貓的低聚醣降解酶含量適中(36 %),接近人類的低聚醣降解酶含量(37 %),纖維素酶和纖維素酶的最低含量內纖維素酶(2 %),這可能反映了熊貓獨特的竹飲食中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的低消化率。假定的消化纖維素的微生物的存在以及與攝食,生理和形態有關的適應性結合表明,大熊貓已經進化出許多特徵,以克服對高纖維物質飲食的解剖和生理挑戰。

熱門閱讀

歷年活動

更多文章

主辦單位:國家海洋研究院執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活動:2019台灣白海豚保育教育與陸地觀測訓練 系列講座官網連結:http://twsousa.org.tw/?page_id=1305報導文章:尋找離岸風機與白海豚共存之道——水下噪音如何監測與減輕     01...

閱讀全文: [專題講座] 湛翔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