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講座紀錄連結:https://thought-of-animal.com/index.php/seminar/2019/2019/584-2019-10-02-06-13-20.html

 

▸台灣佛門女權運動之理論與實踐—從提倡動物權到提倡佛門女權(2002)
Theory and Practice of Buddhist Feminist Movement in Taiwan: From Advocating Animal Rights to Female Rights

發表日期:2008.03
發表管道:玄奘佛學研究 9期, P121 - 143
作者:釋昭慧(Chao-Hwei Shih)
資料來源:華藝圖書館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
本文網址:http://dx.doi.org/10.29955%2fHCJBS.200803.0001

內容簡介:
本文剖陳筆者從提倡動物解放到提倡佛門女權的心路歷程、環境背景、策略考量、績效評估與運動瓶頸。過往筆者即撰寫論文指出:將性別歧視予以法制化的「八敬法」並非佛制。本文更依佛門現況指出:八敬法業已扭曲了佛門健康的兩性關係,更扭曲了許多修道人的心性—自卑與自大交綜,嫉妒與驕慢滋長。它並且建構了無遠弗屆而且無可遁逃的「性別秩序」,導致佛教在各種禮儀與集會的形式上,成為極度歧視女性的落伍宗教。但是光有論述是不夠的,必須要有行動!因此筆者認為:解構佛門男性沙文意識,一定要先從「推翻八敬法」下手。更進而研判:不能讓此一議題成為佛門「茶壺裡的風暴」;唯有讓佛教適度承受社會輿論的壓力,才能讓佛門大男人主義者迫於形勢而「心智成長」。於是在2001年3月底,達賴喇嘛來台訪問時,筆者趁勢發起了「廢除八敬法運動」,並呼籲達賴喇嘛恢復藏傳比丘尼制度。這使台灣的佛門女權運動一炮而紅,不但獲得輿論的普遍肯定,也達到了向佛門男性沙文主義者實施「震撼教育」的預期效果。

 


▸印順法師的方法論—以三法印、中道及二諦說為中心
A Study on Master Yin Shun's Methodology Based on the Doctrines of Three Universal Characteristics of Buddha Dharma, the Middle Way, and the Two Truths

發表日期:2012.03
發表管道:玄奘佛學研究 17期, P33 - 58
作者:劉嘉誠(Jia-Cheng Liu)
資料來源:華藝圖書館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
文章網址:http://dx.doi.org/10.29955%2fHCJBS.201203.0002

內容簡介:
本文係從如何研究佛法、如何探求中道、如何抉擇二諦等三個進路探討印順法師的方法論。藉由這三個進路,呈顯印順法師對研究佛法基本態度是不能將佛法僅作為一般世學研究,學者應以三法印的方法研究佛法,掌握佛教理論在時間上的流變、空間上的相待、超越時空的寂滅,方能綜貫整體佛法、超越宗派偏見、實現涅槃解脫。而在實現解脫的過程中,印順法師認為世間知識的方法是我們探求中道的必需工具,此一方法包括「論證中道」與「觀察中道」。此中,論證的方法,印順法師從緣起的觀點認同應成派的隨應破;而觀察的方法,印順法師以聞量、比量、現量之聞思修所成慧,指出解脫不離世間名言,此一觀點則近於自續派的隨順勝義。至於對空有二諦的抉擇,印順法師藉由三論宗的「橫待」與「豎超」的方法,指出如何就空有二諦乃至四重二諦,辨明何者是方便,何者是究竟,以善分別佛所說的二諦義。

 

▸把雨傘留給蚯蚓?-從動物倫理對佛教及「愛與慈悲」的挑戰,談「佛法」的實踐
Leave an Umbrella for Earthworms? On the Practice of Buddhism in Terms of the Challenges to Buddhist Religion, "Love and Kindness" Mounted by Animal Ethics

發表日期:2003.07
發表管道:中外文學 32卷2期, P103 - 130
作者:朱增宏(Tseng-Hung Chu)
資料來源:華藝圖書館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
文章網址:http://dx.doi.org/10.6637%2fCWLQ.2003.32(2).103-130

內容簡介:
三法印與「緣起」思想為佛教基本原理。所謂佛法其實是「實踐倫理」一「三輪體空」;「施者,受者,所施之事或物,都無『自性』」。實踐的標的、方法故也「無自性」,「沒有主義」。結合「佛法」與「動物倫理」的實踐,首先應在「人與動物互動的想像關係」上,將佛教輪迴與業果的論述,回歸到人的世界上。意即:人類動物的「非善」不必再透過非人類動物的受苦來呈現。當動物倫理挑戰傳統社會人與動物互動的知識與權力關係時,「愛與慈悲」嘗是後者的「擋箭牌」或「外衣」。缺乏知識與權力做後盾,「動物倫理」或「愛與慈悲」都會空洞化。而即使有知識與權力的支持,如果沒有撥開「愛與慈悲」的擋箭牌或是外衣,動物倫理仍將受到扭曲。佛法支持的不是「動物倫理」,而是「動物倫理」的實踐。佛法的信仰者不信仰哪一種「動物倫理」,其實踐與思考動物議題的立足點只在於哪一種因緣條件和「人與動物關係」下能落實實踐「動物倫理」。

 

▸佛教生命倫理學之研究方法論
Methodology of the Buddhist Bioethics Studies

發表日期:2006.07
發表管道:玄奘佛學研究 5期,P81 - 106
作者:釋昭慧(Chao-Hwei Shih)
資料來源:華藝圖書館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
本文網址:http://dx.doi.org/10.29955%2fHCJBS.200607.0004

內容簡介:
佛教「生命倫理學」相關議題之研究,三項準備工夫必不可少:一、掌握佛教倫理學之系統理論。二、於經典文獻蒐尋直接或間接的「教證」。三、進修該諸生命科學領域的專業知識。運用佛教倫理學的系統理論而作相關研究,要點有五:一、釐清佛法對「生命」的定義與對「人」的定位,這會影響到吾人對動物與胚胎、胎兒倫理爭議的看法。二、「生命」的定義,影響到學科的分類。依於佛法,必將動物與胚胎、胎兒都納入生命倫理學(而非環境倫理學)的範疇。三、佛法對生命施以道德關懷的判準係感知能力,而非理性或神性。判準不同,就會導致道德關懷的對象(是否涵蓋動物與胚胎、胎兒)有所差異。四、依佛法來檢視一般倫理學的系統理論,進以辨明:依於佛法之系統理論,應當如何下手進行生命倫理諸般議題之研究?五、運用佛法的「中道哲學」,即在可見聞覺知的因緣條件之中,無私地作相對最好的抉擇。以此作為遂行個人理念或推動公共政策的實踐綱領。中道哲學,是依情境考量以照顧到個別差異的之方法論,但還是必須在「眾生平等」的基本認知之下,依「護生」的前提以為之。絕不可美其名為「尊重多元」,以文化特性或個人品味的差異為藉口,而將殘害眾生的行為,加以正當化或合理化。

熱門閱讀

歷年活動

更多文章

主辦單位:國立中興大學USR浪愛齊步走-流浪動物減量與福祉實踐計畫協辦單位: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弘光科技大學動物保健學士學位學程、台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國立嘉義大學獸醫學系、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活動連結:...

閱讀全文: [動保101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