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

北京清華大學科技哲學博士

研究領域/關心之議題

STS(科學、技術與社會)、動物研究、大貓熊保護、皮草議題、動物園和展演動物

講座

[專題講座] 龍緣之:大貓熊的政治經濟學
連結:https://thought-of-animal.com/index.php/seminar/2018/2018-12-30-14-57-45/560-2019-08-07-08-43-10.html

[專家座談] 龍緣之 從「竹子開花」到「搶救大熊猫」:一個有爭議的野生動物保護案例
連結:https://thought-of-animal.com/index.php/database/63-2016-04-05-09-13-56/264-2015-03-22.html

[第一屆動物當代思潮研討會] 「獸片」的歷史和文化分析
連結:https://thought-of-animal.com/index.php/database/63-2016-04-05-09-13-56/390-2017-02-01-14-18-58.html

著作/報導/評論

曾于珊(2019 年 10 月 22 日)。大貓熊可愛外衣下的文化、政治與經濟符號【Yahoo奇摩論壇】。取自:https://tw.news.yahoo.com/%E9%BE%8D%E7%B7%A3%E4%B9%8B%E5%A4%A7%E8%B2%93%E7%86%8A%E5%8F%AF%E6%84%9B%E5%A4%96%E8%A1%A3%E4%B8%8B%E7%9A%84%E6%96%87%E5%8C%96%E6%94%BF%E6%B2%BB%E8%88%87%E7%B6%93%E6%BF%9F%E7%AC%A6%E8%99%9F-230035283.html

蔡育琳(2019 年 5 月 14 日)。從台灣走向國際-龍緣之的動保之旅(上、下)【關懷生命協會】。取自:https://www.lca.org.tw/column/node/7223

龍緣之(2019 年 3 月 15 日)。從迷路小黑熊,談中國保育大貓熊所帶來的警示【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取自:http://taeanimal.org.tw/action-and-sound/guardian-animal-habitat/1060-%E5%BE%9E%E8%BF%B7%E8%B7%AF%E5%B0%8F%E9%BB%91%E7%86%8A%EF%BC%8C%E8%AB%87%E4%B8%AD%E5%9C%8B%E4%BF%9D%E8%82%B2%E5%A4%A7%E8%B2%93%E7%86%8A%E6%89%80%E5%B8%B6%E4%BE%86%E7%9A%84%E8%AD%A6%E7%A4%BA.html

龍緣之(2019 年 3 月 15 日)。為了「高雄」,拒絕「貓熊」【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取自:http://taeanimal.org.tw/action-and-sound/guardian-animal-habitat/1059-%E7%82%BA%E4%BA%86%E3%80%8C%E9%AB%98%E9%9B%84%E3%80%8D%EF%BC%8C%E6%8B%92%E7%B5%95%E3%80%8C%E8%B2%93%E7%86%8A%E3%80%8D.html

聯絡方式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個人網站

動保龍捲風:https://www.facebook.com/%E5%8B%95%E4%BF%9D%E9%BE%8D%E6%8D%B2%E9%A2%A8-395837457866090/


個人經歷

本人目前在北京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STS)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論文主題為STS視角下的大貓熊保護實踐。主要的研究領域是動物研究、科學傳播,以及動物再現。在學術研究之餘,在中國大陸、日本等地長期參與動物保護運動十年有餘,主要關注議題包括皮草、動物園和展演動物,野生動物保育等。

自華梵大學哲學系畢業後,本人自北京大學取得文學碩士學位。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就讀期間,師從李道新教授,在其指導下進行中國電影史—中外電影交流史方向的研究,學位論文為「獸片在上海(1930年代)—以《申報》為中心的研究」。在此期間,從本科的哲學訓練,逐漸跨越至影視學之研究領域,並確立了以動物研究為主的學術方向。在清華大學攻讀博士之時,師從劉兵教授,在科學哲學、科學史、科學編史學,以及科學傳播的學科背景下,結合動物保護的社會關懷與工作經驗,進行以大貓熊保護實踐研究為主題的博士論文寫作。2015年至東京工業大學「技術構造講座」進行為期一年的海外交流,師從中島秀人教授,因此有幸於留學期間,體驗跨文化交流的深度參與式觀察。

2008年起,本人任職或參與數個國際或民間組織。主要工作經歷,包括行動亞洲生命關懷能力發展中心(ACTAsia)傳播與項目研究專員,並曾任北京代表及媒體主管。行動亞洲是以「生命關懷」能力建設推動社會發展的國際性非營利組織,在英國、美國、中國、荷蘭和澳大利亞等地注冊並設有辦事處,旨在促使亞洲各國成為富有愛心、尊重生命的社會。曾獲2016年最佳組織詩華獎(The CEVA Charity Team of the Year Award, 2016)。2015至2017年期間,本人在日本動物權利中心(Animal Rights Center Japan)任實習生,於東京總部進行中、英、日文項目研究,並且聯合南韓、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等東亞地區的動保團體,共同發起「亞洲零皮草」(Fur Free Asia)消費者教育活動。多年以來,本人亦是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莽萍教授所發起的「中國動物園觀察」(China Zoo Watch)主要成員,於中國大陸、新加坡、日本和歐洲等多地,擁有較豐富的針對動物園、水族館、動物養殖場等場所的田野調查經驗,並且和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國際組織保持密切合作。
在學術及社會活動之餘,本人曾任台灣「兩岸犇報」「八○後」版主及主筆、Yahoo奇摩「動物保護政策」專欄作者,亦為《藝術家》雜誌、中國《中華讀書報》等刊物供應動物議題相關稿件或書評。2010年起,曾與中外多家媒體合作,協助媒體進行動物議題調查或接受訪問,相關報導和人物側寫,散見於加拿大、日本、芬蘭、香港、台灣、中國大陸等媒體報導。

近年來,本人於台灣、中國大陸、日本、新加坡、英國、印度和歐洲多國進行學術或研究項目發表和專題演講等。2015年,於第三屆Minding Animals Conference獲Special Commendation Student Award for Contribution榮譽。2017年,受芬蘭政府邀請,至芬蘭農業部進行專題報告。同年受拉普蘭大學(University of Lapland)邀請參與Animals in tourism studies專題研究。

在暇餘之時,本人興趣愛好包括實驗電影和家庭電影製作、推理小說、古董玩具收藏、詩歌等藝術文本之翻譯,閱讀廣泛,關注並參與女性主義、環境保護等社會運動。

熱門閱讀

歷年活動

更多文章

「瑩瑩」沒事做?--瑩瑩文/周如琪 綁著馬尾、面目清秀的瑩瑩,微微笑開口介紹自己:「我是『閒(îng)閒(îng)沒事做』的『瑩瑩』。」在家中排行老么,有兩個哥哥的她目前在自家開設的電腦車床公司任職,從台中科技大學日文系就近轉到銘傳日文系就讀,存有文科底子的她,很有書寫的經驗。 挹注行動 積極參與也許是因著住在花蓮瑞穗且親切的奶奶,於好山好水的環境中,在小小心靈種下了喜歡自然的種子,所以長大後的瑩瑩,總是相當自發地在假日從桃園專程北上,到台北參加「荒野保護協會」的各項活動。其中,瑩瑩特別關心「公園生態化」的議題,不管是「萬華青年公園-原生魚種的維護」、「行天宮榮星花園-螢火蟲復育」、「木柵萃湖-螢火蟲棲地的規劃」等活動,都可以看見瑩瑩的蹤跡。...

閱讀全文: [寫手營]...

報導與評論

更多文章

許睿恬/人與動物的疆界?—沒有界限的共同體 摘錄:當遊客渴望擺脫尋常日子,遠方的「異國風情」卻複製著早期西方殖民者所想像的東方,與現實有不小的差距。一如人類學鮮少倒過來,是由原住民部落、亞非國家研究歐美,即便連台灣島國上,城鄉差距也引出了「雲林人都駕駛牛車、花東人騎山豬上學」的自嘲。 當人們欲意追求有機的大自然,講者卻看到遊人為了拍出壯闊的「自然」場景,拿石頭丟擲紅鶴,讓紅鶴壯觀飛起,一如擺拍、引誘動物,追求作品被關注的攝影者。 而在肯亞,一間酒店為了吸引象群前來酒店附近的湖泊飲水,以滿足遊客,竟在湖泊裡故意加了鹽巴,以及影像製造後再召喚更多遊客前來觀看「自然」。陳嘉銘說:所謂自然早已處在人為控制之下,什麼才是動物真實的樣子?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