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活動

更多文章

本次研習課程搭配語文領域,邀請到戮力於動物保護志業多年的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黃宗慧老師,以及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黃宗潔老師。兩位老師充分運用自身語文專業在諸多研究及教學中帶入動物主題,並共同撰寫《就算牠沒有臉——在人類世思考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的十二道難題》一書於去年出版。...

閱讀全文: 黃宗慧、黃宗潔 -...

報導與評論

更多文章

陳嘉銘/肉食口感的「新豬肉」上市,我們是否需要新素食倫理? 摘錄:雖說是一個品牌的名字,但不能否認,「新豬肉」也可聯繫到不少以「蔬食為本(Plant-based)」的製成品,比如Impossible Burger或Beyond Meat的素食漢堡或豬肉;英語命名,是既像「不可能(Impossible)」的發明,也「超乎(Beyond)」想像,不過重點更在宣傳或報導所言,是「素食者福音」,「重拾肉食口感」。

閱讀全文: ...

李奕萱/【與熊熊大師有約】從獵捕到與共存:加拿大卑詩省人熊關係演進史 摘錄:隨著熊類保育漸受重視,「是否完全禁止狩獵」成為近幾十年最大的議題。偏向動物權立場的人認為,如果繼續狩獵,棕熊可能會絕跡;然而在真正會發生人熊衝突的城鎮,要停止射殺棕熊並不是那麼容易。

閱讀全文: ...

房曼琪/史上第一個作為食品的科技動物通過上市—何謂人類進化的意義? 摘錄:基因改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是將外來遺傳物質移植到一個生物體內,重新組合、設計該物體之基因結構,用來改變其生理功能。怪魚的設計是結合鱈魚(ocean pout)及太平洋鮭魚的基因,植入大西洋鮭魚的基因內。重組的 DNA遍布在科技怪魚的全身,使其成長速度是野生鮭魚的兩倍,有的甚至變成畸形。基因轉殖工程目前正在進行三百六十多個魚種的實驗,因為人們常食用的海中魚類已經快要被捕撈殆盡。...

閱讀全文: ...